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量开采天然砂会严重污染环境。机制砂是一种制作较简单、原材料获得较便捷的合成品,应用机制砂能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并降低建筑成本。机制砂中母岩岩性、颗粒特性、石粉含量以及MB值等会对混凝土的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别掺入0、0.3 kg/m3、0.7 kg/m3、1.0 kg/m3、1.3 kg/m3和1.8 kg/m3的聚丙烯纤维,配制相同稠度风积沙砂浆,研究了聚丙烯纤维掺量对风积砂干混砂浆干缩、强度以及抗裂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能显著提高风积砂干混砂浆物理力学性能.聚丙烯纤维掺量在1.3 kg/m3以内,风积沙砂浆随其掺量增加,性能增强效果明显;掺量大于1.3 kg/m3,干缩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出现倒缩;风积沙砂浆中聚丙烯纤维掺量适宜为1.3 kg/m3.在此掺量下,聚丙烯纤维不仅能改善风积沙砂浆的施工性能,而且可以提高其基本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伴随天然砂资源逐步短缺,应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并开展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研究势在必行。同时,煤矿冻结井冲积层厚度不断增加,井壁混凝土强度逐渐提高至C80及更高。本文针对煤矿冻结井筒用高强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粘度大的问题,从机制砂母岩岩性、颗粒特性、石粉含量及MB值等特性对高强混凝土流变性能及工作原理进行研究,为解决冻结井混凝土井壁设计和施工应用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原状磷石膏的性能组成特点,开展了原状磷石膏基复合胶结材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量粉煤灰的掺入不利于石膏胶结材强度的发展;增大矿渣掺量有助于石膏胶结材强度的提高,但存在一个最佳掺量;Na2SO4激发剂的掺量不宜太大,一般应小于1%;萘系减水剂的加入对胶结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本试验中复合胶结材的最佳组成配比为55%磷石膏、10%粉煤灰、25%矿渣、7%的水泥熟料、2%Ca(OH)2和1%Na2SO4,此时28d抗压强度达到10.4MPa,抗折强度达到2.6MPa。此磷石膏基复合胶结材可用于制备墙砖、小型空心砌块及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等。  相似文献   
5.
曹立学  郭君华  张磊  高春勇 《硅酸盐通报》2020,39(10):3078-3089
混凝土在早期水化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的问题,裂缝的出现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各项性能和服役寿命,因此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测试至关重要.对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的测试方法进行分类,分为平板法、圆环法和单轴约束法三种.并对这些测试方法进行了详尽评述,对各种方法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为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测试表征提供参考,对今后测试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玄武岩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无机纤维材料。借鉴水泥胶砂试验方法制备玄武岩纤维水泥砂浆,研究了玄武岩纤维掺量因素对水泥基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折、抗压强度。试验还探讨了掺合料在改善玄武岩纤维水泥基材料物理性能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石窟寺层岩体裂隙多尺度多维度的特点,开展了新拌烧料礓石浆料流动性及其调控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仅增大水灰比时,浆料无法同时实现较大流动度且不分层泌水的性能要求;当掺入0.2%~0.4%的聚羧酸减水剂时,浆料的初始流动度虽在200~230mm内,但30min后几乎无流动度;当减水剂掺量为1.3%或2.6%时,虽流动度较大,但出现严重的分层泌水,其中有关聚羧酸减水剂“失效”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当牺牲剂和聚羧酸减水剂协同作用,且牺牲剂掺入量为0.07%,聚羧酸减水剂为0.4%~0.5%时,烧料礓石浆体的初始流动度和30min流动度均满足微细裂隙对浆料的工作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蒲心诚教授提出的偏高岭土火山灰效应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偏高岭土对水泥净浆(以下简称净浆)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以下简称强度贡献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其净浆强度贡献率增加;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其净浆强度贡献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7,d时出现最低值;3、28,d时小粒径偏高岭土(2.5和3.75,μm)的净浆强度贡献率明显高于7,d时的值,这说明偏高岭土火山灰效应主要是发生在早期(3,d)和后期(28,d);而大粒径偏高岭土和补充激发剂则有利于提高其中期(7,d)净浆强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