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借鉴API RP 579等标准推荐作法,研究了基于测井数据的缺陷描述方法、剩余强度计算方法。建立的腐蚀套管缺陷识别与剩余强度计算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在南海西部油田的油气勘探中,经常钻遇大量的二氧化碳等非烃类气.根据二氧化碳与烃类气的物理性质差异,不仅可以利用录井资料识别二氧化碳,还可以利用孔隙度测井资料做交会图来识别.该方法在南海西部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径向水泥胶结测井仪RBT(radial bond tool)是由Sondex公司生产的,用于测量固井质量的测井仪器。该仪器主要用于评价生产层位和非生产层位的封隔性,以及通过水泥在套管环形空间和地层之间有效填充评价井的完整性。简要介绍了该仪器原理、评价标准,并通过在阿联酋地区30多井次的固井质量评价服务,重点总结并阐述了应用过程中水泥胶结质量评价、微裂缝识别、窜槽识别、快速地层识别等问题,为该仪器的进一步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油套管损伤(包括电化学腐蚀及机械损伤等)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为普遍的现象,它不但会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给油气生产、环境保护等造成极大的困难。通过MID-K新一代多层管柱电磁探伤成像测井仪原理介绍,结合测井实例,说明了套损检测的重要性,以及油套管探伤测井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动态监测技术在海上某1油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某1油气田是油藏和高压气藏并存、多层联合开采的油气田,在油藏开发生产中存在多个小层见水,气藏开发过程中各层产量及各层对总产量的真实贡献不明,以及层间干扰等油气田生产难题.针对以上问题,通过采用不同工作制度下产出剖面测井、压力测试、饱和度测井等不同的测试工艺,较好地解决了油气井的生产情况确定、出水层位及来水方向的判断、气井的流入状态及油(气)水界面变化分析等问题.在海上某1油气田的实际应用表明,注采剖面生产测井可以获得各产层的产出量、出水层位,以及井筒内的温度、压力分布;油藏动态监测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测井组合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并分析油气井流入动态;RLPM测井可以确定含油、含气饱和度,油水、气水界面的变化情况;定期的动态检测与生产动态相结合,可以了解储层的动用情况,为油田的稳产、进一步挖潜、调整提供依据.实践证明,针对油田的特点及监测要求,采用不同监测技术组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MIT是一种测量油套管微小变化、检测套管内壁腐蚀的仪器,与之配套的软件系统分为数据处理、解释、成像三部分软件.在对MIT解释软件MITpro中的模态线分析详细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计算实际无损伤内径的方法,其计算结果与MITpro软件计算的模态内径基本吻合,并得到套管重量损失和面积损失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WATCH生产测井解释平台对MIT资料的解释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通过实际井资料对比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生产测井技术平台开发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清  阎久军  张健  郝晓良 《石油仪器》2010,24(5):18-19,22
套管井作业往往需要同时进行多种作业,使用多种地面采集系统,同时掌握多家采集系统难度较大,且影响作业时效。通过对现有的生产测井设备的研究,寻找适合的生产测井技术平台,逐步统一地面采集设备,建立开放的软、硬件集成开发环境;同时搭建集数据采集、处理、解释于一体的平台,将不同的采集软件搭建到技术平台,使其具备快速资料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油田生产时期,油井完井性故障随时间越来越严重,任何一个完整性故障都会给油田生产带来严重后果。对套管或油管来讲,可采用不同测井方法如:机械、电磁或超声波等对管子变形、腐蚀、射孔效果评价等对其工作状态进行检测与监测,确定管子异常并采取相应维修措施。而渤海油田受限于井身结构和防砂筛管的特殊性,电磁和超声套损检测技术在筛管中效果很差。为解决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筛管检测的难题,油田技术事业部通过地面试验对利用MIT检验筛管孔、缝变形识别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将MIT与爬行器组合成功应用于海上油田,较好地解决了筛管出砂位置探测和筛管变形检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