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水厂 PLC 控制系统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对水厂现有的 PLC 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采用三菱新产品 Q 系列 PLC 升级改造落后老化的大 A 和小 A 系列 PLC 站,解决不同系列的 PLC 网络通讯问题,提高水厂 PLC 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兼容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自来水厂出水浊度的前馈反馈智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大多数水厂都是手动控制加药,对水量大幅度变化或者遇到暴雨天气使得浊度变化剧烈时难以准确控制投药量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无模型控制器的前馈-反馈方案来对水厂投药过程进行控制.它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对原水浊度剧烈变化时能实时且有效控制出水浊度,使出水达到工业标准并能节约成本.无模型控制器实时控制能保证加药量既不会浪费也能控制水质到水厂规定的浊度值,其良好的鲁棒性及快速性,表明了其在水厂智能加药控制过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水厂混凝剂投加量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某水厂投药量控制以及生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采用机理法及差分进化参数辨识法建立了混凝剂投加量的2种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检验和对比.结果表明,2种模型在低原水浊度区都较为准确可靠;在中原水浊度区,线性模型准确性优于指数模型;在高原水浊度区,指数模型准确性优于线性模型.生产过程中可将2种模型结合起来,根据原水浊度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型预测.将该预测值作为操作工人操作的参考值,解决了在不同操作工操作情况下混凝剂的准确投加问题,为水厂的优化运行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PLC的水厂投药控制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药控制系统是水厂制水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PLC和相关软件实现投药的自动化控制从而代替以往人工调节投药的落后手段,确保生产出优质自来水。文章阐述了PLC网络系统的构成以及天工监控软件、GPP软件、GOT软件等的应用研究,实现基于PLC的水厂投药自动化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某水厂现有的投药控制,基于机理法及神经网络建模法建立了混凝剂投加量的2种数学模型,并对2种模型进行了检验和比较。结果表明:2种模型都较为准确有效,但机理建模能较直观清晰地反映具体的数学解析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为该项目的整体优化提供条件;而神经网络建模精度则相对较高,能对水厂投药量作出及时准确预测,为操作工人提供操作指导。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要将2种模型结合运用,具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在自来水厂加药凝絮过程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净水工艺中混凝投药控制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待滤水浊度为被控对象,采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技术(MFA)并设计前馈一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来实施控制。该控制系统克服了混凝投药过程的大时滞、大惯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广东省佛山沙口水厂中试基地的控制试验研究表明,该解决方案可行,控制效果良好,有较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自来水厂加药絮凝过程这一难控对象,采用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技术(MFA),以克服该过程的大惯性、大时滞、非线性和时变性等。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系统已应用于广东省佛山市某水厂中试装置中,进行了大量的基于MFA的反馈控制和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的抗干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MFA的反馈加前馈的控制策略较好地克服了源水流量的波动以及源水浊度的干扰,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可望进一步应用在生产规模的装置中。  相似文献   
8.
过滤是给水处理中非常重要的工艺。结合沙口水厂实际情况对V型滤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①经过监控滤后水水质,优化反冲洗控制模式,可在增加供水安全性的同时节能降耗;②优化反冲洗时间配比,经过试验选择气洗3 min、气水洗5 min、水洗5 min较为合适;③对滤头进行维护可改善曝气均匀性,并使反冲洗气压回落至正常范围;④滤料需定期进行补充,可通过筛分试验、表面附着物分析等评价其截污性能。  相似文献   
9.
主要阐述水厂混凝剂投加的MFA控制和SCM控制的研究及实践,通过中试基地的MFA混凝剂投加控制的测试和水厂生产流程上的SCM混凝剂投加控制的实践应用,获取相关数据和曲线图,分析两种控制方式的混凝剂投加曲线特性,对比两种控制方式的效果,为水厂混凝剂投加控制的技术改造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改进差分进化算法辨识加药凝絮过程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标准差分进化算法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从而导致收敛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将DE/rand/1和DE/best/1线性加权相结合以及自适应重构交叉概率因子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该算法中变异策略采用将DE/rand/1和DE/best/1通过线性模拟退火加权策略相结合,交叉因子则根据进化代数自适应重构,使得算法在初期重视全局搜索能力以找到全局最优可能解,后期重视局部收敛速度,以提高算法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最后将该算法和其他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用于城市供水水处理过程的加药凝絮参数辨识中,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对于其他3种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收敛精度,所得模型对检验数据的误差平方和很小,表明该模型准确可靠,为投药过程的前馈反馈控制和水厂的优化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