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连续运行试验考察舰船冷却海水膜蒸馏系统不鼓气时膜通量变化及膜污染情况,应用气液两相流试验考察连续鼓气流量与膜通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温度下连续鼓气的强化效果.结果 表明,舰船冷却海水真空膜蒸馏系统不鼓气时,海水温度升高膜通量衰减加快,会在膜面形成碳酸钙等盐类结晶;0~30 L/min连续鼓气时膜通量随鼓气流量上升而增加,30~40 L/min连续鼓气时膜通量随鼓气流量上升而减小;连续鼓气能提高真空膜蒸馏通量,鼓气流量宜控制在30 L/min.  相似文献   
2.
以经隔油处理后的舰船油污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其进行处理,考察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舰船油污废水是可行的,当进水盐浓度为25 g/L、COD为550~600 mg/L、油类为25~30 mg/L、水温为25~30 ℃、HRT为18 h时,系统对COD和油类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3%和96%,出水COD和油类浓度均达到排放要求.水解酸化工艺可有效提高油污废水的可生化性,其最佳停留时间为10 h;水温降低会使系统的处理效果下降;系统的耐盐冲击能力较强,低盐度冲击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要比高盐度冲击的小.  相似文献   
3.
冲厕海水SBBR处理工艺中悬浮填料的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浮填料作为微生物赖以栖息的场所,是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冲厕海水水质特性,提出SBBR处理冲厕海水用悬浮填料的选型原则:密度应接近海水,比表面积较大,水力学和理化特性优良。筛选三种悬浮填料进行了挂膜试验,结果表明,改性聚丙烯柱状填料更适合用于冲厕海水处理。  相似文献   
4.
难降解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详细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利用该技术处理难降解废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生物强化技术具有针对性强、应用灵活、效率高等优点,在难降解废水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生物絮凝吸附法预处理精制棉生产废水的工艺流程、影响因素和运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再生好氧污泥絮凝吸附精制棉生产废水,在原水pH为8~9,回流比为70%,水力停留时间为40 min,溶解氧≥2.5 mg/L时,生物絮凝吸附法对COD、木质素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2%、47%.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军港海水冲厕排放污水COD的分析方法。先微波消解30 min,利用硫酸-重铬酸钾体系将氯离子完全氧化,冷却后再加入0.1 g硫酸银作催化剂,继续微波消解30 min,使绝大部分有机物被氧化,从测得的总表观COD值中减去氯离子表观COD值(从校准曲线中查得),即为所测水样的COD值。试验表明该方法对于[Cl-]≤20 000 mg/L、CODCr=100 mg/L标准溶液的相对误差≤10%,对于军港海水冲厕排放污水的RSD%≤5%。  相似文献   
7.
真空膜蒸馏海水淡化运行压力低、截留率高、设备简单,可充分利用舰船动力系统冷却海水余热,有望用于新型舰船海水淡化装置研制。文中总结了真空膜蒸馏海水淡化主要特征、过程机理,分析真空膜蒸馏海水淡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膜疏水性与结构参数、海水温度与流速、操作真空度及膜污染,并在此基础上展望膜蒸馏海水淡化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纳滤膜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纳滤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综述了纳滤膜的特性,分离机理(其分离机理数学模型包括空间电荷模型、固定电荷模型、静电阻碍模型和道南一细孔模型)及其在水处理、制药业、食品及染料等行业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其更广泛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新型膜分离技术——正向渗透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向渗透技术是利用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使水分子从高化学势一侧渗透到低化学势一侧的新型膜分离技术。介绍了正向渗透技术的原理和特征以及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最新应用,包括污水处理与淡水净化、海水淡化、食品、医药、压力延缓渗透发电等。随着膜材料和汲取液等研究的深入,正向渗透技术将会有更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岛礁典型雨水处理系统的雨水水质特点,从卫生学角度探讨雨水直接用于岛礁饮用水保障的可行性。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测水质,并比较岛礁雨水水质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低矿化度饮用水矿化卫生标准》(GJB 1335—92)的差异。结果表明,岛礁雨水15项水质指标均符合GB 5749—2006;其中镁1.40 mg/L、钙5.18 mg//L、硫酸盐3.14 mg/L、重碳酸盐33.7 mg/L,低于GJB 1335—92的适宜浓度范围,属于典型的软水。雨水直接用于岛礁饮用水保障是可行的,但长期饮用雨水对人们健康可能会有影响,建议调整岛礁雨水水质,使其符合GB 5749—2006、GJB 1335—92,从而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