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系统复杂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未确定因素、随机因素和模糊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而造成的风险直接威胁信息化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本文根据大型企业的特点,主要分析了影响信息化建设风险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避免风险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硫酸氧钛水解晶种活性表征困难的问题,首次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原位拉曼光谱和动态光散射仪考察了晶种形成过程中溶液组成和粒子的变化,得到了有效的晶种表征手段,并得出爆发成核之前为晶种制备最适宜保温时间;考察了晶种加量和保温时间对水解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晶种量的增加会对水解速率和产率起到促进作用;在爆发成核前取样,随着保温时间延长,后期水解速率和产率提高。水解动力学与成核-生长Avrami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3.
以某硫酸法钛白生产线的3 608条数据为样本,采用皮尔逊系数和统计P值考察了工业钛液的五个属性变量与偏钛酸粒度D50 的相关性,并采用LOF算法对数据进行离异值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py-thon 语言基于 Ridge(岭回归)、Lasso(套索回归)、KNN(K-近邻)、ANN(人工神经网络)、Rand...  相似文献   
4.
以工业钛液为原料,采用外加晶种工艺进行水解,考察钛液关键指标:总钛浓度、F值、铁钛比、三价钛浓度对水解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水解平衡反应理论推导水解达到平衡时水解率与钛液指标的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总钛浓度的增加,水解率呈现降低趋势;随F值的增加,水解率急剧下降;随铁钛比的增加,水解率也呈下降趋势;随三价钛的增加,水解率呈下降趋势。理论推导的结果表明,在相同稀释比下,水解达到平衡时的水解率与总钛浓度和F值平方乘积成线性关系,其截距与三价钛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清洁度是影响钛白产品分散性指标评价的关键因素。为了找到影响硫酸法钛白粉清洁度的原因,对分散性测试过程中清洁度的判别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粗颗粒的存在是影响清洁度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国内钛白粉中的粗颗粒主要由Ca、Al、Si等组成,最大粒径可达210μm;国外质量较好的钛白粉粗颗粒主要成分为TiO2,粒径多小于30μm。通过对无机表面处理后的浆料拦截筛分,可以有效改善产品的清洁度,进而提高最终钛白产品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砂磨工艺参数对金红石型钛白砂磨效果的影响,在实验室中通过模拟立式砂磨机对某金红石型钛白辊压初品进行砂磨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的砂磨工艺为砂磨时间30 min,砂磨转速2 000 r/min,浆料浓度300 g/L,填充率65%,锆珠粒径1.8 mm。稳定性试验表明:该条件下试验重复性较好,砂磨浆料的平均粒径为236nm,且波动较少。粒径1.8 mm锆珠比生产现场使用的粒径0.6 mm锆珠砂磨效果好。试验结果对生产现场砂磨工艺改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路瑞芳  刘婵 《钢铁钒钛》2019,40(2):18-24
采用分光光度法表征硫酸法钛白水解变灰过程,利用自主研发的灰点在线判定仪,针对外加晶种水解工艺,研究了一定波长范围内扫描波长和稀释比的变化对灰点透过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扫描波长和稀释比。进一步对比研究了判灰仪和人工判定灰点对水解过程控制水平和过程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自主研发的判灰仪代替人工判灰,能够显著提升水解过程的控制水平和过程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攀枝花某钛白粉厂的工业硫酸氧钛浓钛液为原料,采用外加晶种水解工艺制备水解偏钛酸,通过检测钛液水解过程中浆料透过率的变化间接检测水解过程反应速率的变化,通过分析水解过程不同时间段的偏钛酸粒度分布,确定了影响偏钛酸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钛液浓度、F值、铁钛比、水解晶种加量、熟化搅拌时间对偏钛酸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钛液沸腾后快速水解,再随钛液浓度降低水解速率逐渐降低,浆料粒度逐渐长大,二次沸腾20 min后,浆料的粒度分布逐渐稳定,后期保温过程对粒度分布影响不大;钛液浓度、铁钛比、F值、晶种加量和熟化期间搅拌时间均对偏钛酸粒度分布有影响,D50随着钛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F值和铁钛比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晶种加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熟化期搅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工业钛液为原料,采用目前硫酸法钛白企业常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法制备水解晶种工艺,改变关键原料指标和工艺参数,考察晶种粒径和晶种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然后将不同粒径的晶种用于水解,研究了晶种粒径对偏钛酸粒径及固定盐处理煅烧后所得金红石钛白初品粒径和消色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钛液TiO2浓度、F值、铁钛比以及碱液浓度的升高,相同稳定性下晶种粒径变大;随着晶种制备碱钛比、钛液预热温度、碱液预热温度的增加,相同稳定性下晶种粒径减小;随着熟化时间的延长,晶种稳定性降低,晶种粒径变大。随着晶种粒径的变大,水解所得偏钛酸D50和径距逐渐变小,偏钛酸晶粒尺寸略增;对应金红石钛白初品的SEM平均粒径和标准差逐渐减小,同时其Tcs、Scx均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硫酸氧钛外加晶种水解工艺制备偏钛酸,研究了水解二沸过程中微沸和爆沸两种状态得到偏钛酸的沉降规律,采用马尔文2000型激光粒度仪对不同沸腾状态水解制得偏钛酸粒子的粒度分布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表面分析仪测定两种水解方式制得钛白初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果表明,爆沸状态得到的偏钛酸具有较小的粒径、较大的沉降速率、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大的孔径和较好的蓝相(SCX),水解沸腾状态对钛白初品的其他颜料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