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5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甲基橙(MO)的显色反应,提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方法。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为20%乙醇水溶液中,CTAB与MO形成1∶1的黄色离子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70 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1.404×103L.mol-1.cm-1,CTAB的浓度在0~6.0×10-4mol/L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简便,快速,适于水样中CTAB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和木质素磺酸钠为囊材,以三氟氯氰菊酯为囊芯,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微胶囊。考察了壳芯质量比、温度、搅拌速度、对包药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莉  赵桦萍 《化工时刊》2009,23(5):76-77
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分析化学实验改革的思路,提出了多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促进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香辛料是指具有天然味道或气味等味觉属性、可用作食用调料或调味品的植物的特定部位,它在调味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介绍了香辛料产生特征香气成分的四大类有机化合物。香辛料在调味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味觉、嗅觉、视觉、痛觉以及温度感知等各类感觉器官,达到提高和强化食物的香气和口味,增进人的食欲的作用,让本来比较单调的味道变成容易被人接受的口味。香辛料的产品可以以完整形态、粉碎形态、提取物的形态、微胶囊形态、吸附于载体上的形态存在。综述了香辛料提取物及微胶囊化产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新时期本科教学对分析化学教学的要求以及学校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探索和实践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课堂讲授-学术活动-实验教学-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四位一体"研究性分析化学教学模式,并对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β-环糊精和阿拉伯树胶存在下,锌与硫氰酸盐和结晶紫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锌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2×105L.mol-1.cm-1,25 mL显色溶液中,锌含量在0-36μg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y=0.075 2x+0.010 3,相关系数r=0.995 6。本方法已用于管网水中微量锌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0%-102.0%,RSD<1.7%。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曲拉通X-100(TritonX-100)、乙醇、尿素对有β-环糊精(β-CD)参与锌-双硫腙显色反应的影响。在各体系的最佳条件下,对其显色反应灵敏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发现,它们对该反应协同增敏作用由大到小的顺序为:TritonX-100>尿素>乙醇。TritonX-100与β-CD的协同作用,可将显色体系的灵敏度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β-环糊精的新方法。最大吸收波长在506 nm处,β-环糊精定量测定的线形范围是0~35μg/50 mL,表现摩尔吸光系数达1.95×10^4L·mol^-1·cm^-1,与苯酚-硫酸法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采取了调节实验教学内容和学时,制作实验基本操作多媒体录像片,教师预做实验,反馈教学信息,规范实验报告格式,改革考试制度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药狗舌草(Tephroseris phaeantha)全草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试验。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狗舌草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六烷醇(1),β-谷甾醇(2),白桦脂酸(3),对羟基苯乙酮(4),东莨菪内酯(5)。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狗舌草中分离得到。并对得到的化合物2、3进行了人体肺癌细胞模型VA-13和人体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毒活性试验。化合物3显现出一定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