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Isolation of 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by single-layered solid medi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cording to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a strain of object bacteria was isolated successfully.Bacteria were enriched by selective liquid medium and plated on designed single-layered agar solid medium.Colony was cultured and bacteria were collected.The morphologies of the object bacteria were observed using crystal violet staining,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The result of 16S rDNA identification shows that this bacterium belongs to 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and it is named as 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strain D1.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new single-layered agar solid medium is efficient and simple for isolation of 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Additionally,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the optimum initial pH value and its growth temperature are 1.68 and 40 ℃,respectively.The culture of it is used to leach a complex concentrate chalcopyrite,the leaching efficiencies of copper and iron are 1.93 % and 13.74 %,respectively,and it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A.ferrooxidans culture in the leaching of the complex concentrate chalcopyrite.  相似文献   
2.
印染废水问题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常用生物法来治理,筛选高效降解染料的微生物是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关键。本文利用梯度浓度压力驯化法,从印染废水水解酸化反应器中筛选出对染料活性黑5具有良好脱色性能的混合菌群DDMY1。利用该菌群在兼氧条件下对活性黑5进行脱色研究,首先采用拍照方式记录其反复脱色、复色的直观效果,其次运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其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脱色液吸光值情况,最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检测方法分析脱色、复色过程中产物情况。结果表明,混合菌群DDMY1对活性黑5的脱色性能显著,24h脱色率能达到97.4%。同时,发现活性黑5的兼氧生物脱色反应可有效反复脱色、复色达17次之多,根据分析测试的结果,初步推测该现象可能是由活性黑5降解产物中的苯胺类物质或萘醌类物质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使用生物强化菌处理印染废水优势明显,对生物强化菌构建和应用的研究日益完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印染废水工程菌的构建,其中基因工程菌处理效果好,但是成功率低、成本高,还有安全隐患;生物强化工程菌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来,然后进一步培养驯化得到高效菌株,对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有特殊的降解效果。分别对生物强化工程菌的单菌和混合菌群的筛选、驯化和投入使用做了详细介绍,还介绍了外源物对强化作用的影响。最后对生物工程菌的优化和推广使用进行展望:将生物工程菌投加到反应器中,实现工程菌与处理工艺的结合,优化处理工艺,进一步强化工程菌,将工程菌进一步投产大量使用,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我院的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作为驻渝部队的首家试点单位,备受各级机关及全院人员的关注。污水处理站始建于2004下半年,在院领导及有关业务单位的精心指导下,这项工程经过了一年多的建设和完善,已于10月10日开始全面进入试运行,这标志着我院污染治理及节约资源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1INTRODUCTION Thefeatureofmineralsurfaceismodifiedlike thecellsurfacebyfixingbacteriaonitssurface whilethefeatureofcellsurfaceisdeterminedbyits livingcondition[1].Thecomponentofbacterial surface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bacterialat tachmentonminerals[2,3].Itisprovedthatcell wallandoutermembraneareinvolvedintheadhe sionbetweenmineralsandmicrobes,whilethein nermembraneandotherorganelleshardlyhaveany influenceonthisprocess.Thesephysiological structuresofbacteria,especiallytheoutermem brane,af…  相似文献   
6.
4月25日,学院在大礼堂召开全院干部和部分学员大会,庆祝学院被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授予“绿色营区”荣誉称号。出席大会的领导有总后环保科训局张忍奎局长、总参管理保障部营房局隗继星副局长、重庆环保局曹光辉局长、总参通信部营房处陈卫东处长及院领导。  相似文献   
7.
通过稀释分离方法从江西德兴铜矿矿山废水中富集而来的混合菌中分离得到菌株 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XW,再利用超声波、紫外线和微波对其进行诱变,筛选出更高效的细菌用于金矿的浸出。生理生化特性实验显示,菌株YXW为极端化能自养型细菌,最佳的生长条件为温度40°C,pH=1.5。诱变后,细菌浓度分别可达到9×109(超声波)、8.4×109(紫外线)和4.3×108 mL?1(微波),与原始菌相比,分别提高了291%、265%和87%。微波和紫外诱变后,细菌总蛋白活性升高,而超声诱变后,细菌总蛋白活性降低。诱变对细菌浸出金矿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微波、紫外线、超声波。在金矿浸出过程中,微波诱变后的细菌具有最好的浸出效果。浸出10 d后,As和Fe的浸出率分别高出原始菌19.6%和17.7%。结果表明,诱变对细菌浸出金矿效果的提高,可能不在于细菌浓度的增大,而是取决于细菌总蛋白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前利用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应用非常广泛。激活剂作为能提高生物酶活性、促进酶促反应、提高生物降解效率的有效物质,在提高含染料废水生物处理效率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介绍了多种不同种类的激活剂,以及它们分别对菌株、菌群脱色偶氮、蒽醌、三苯甲烷等三大类不同结构染料的激活促进作用。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了解到目前生物处理染料常用的激活剂主要为金属离子、氧化还原介体等。综合来看,虽然目前激活剂促进微生物降解染料研究方面已有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使用单一菌种和单一激活剂无法有效处理复合染料污染废水,无法有效缩短处理时间等问题。提出针对不同结构染料及复合污染染料开发高效混合菌群及其最适合的激活剂种类、组合等是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将为激活剂在实际含染料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细菌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机制,采取短期吸附的实验方法,研究吸附时间、矿浆浓度、细菌浓度、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吸附量随初始细菌浓度和矿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在黄铜矿表面的最佳吸附pH范围为1-3。离子强度的增大会抑制细菌吸附,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双电层理论得到很好的解释。细菌与黄铜矿的吸附行为受疏水性和静电作用力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表面双电层电势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可透过模型和不可透过模型,通过数值拟合的方法计算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表面电荷密度、空间电荷密度、表面电位和道南电位等.Ze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以硫为能源培养的细菌细胞等电点(IEP)高于报道的以亚铁培养的细菌的.运用表面基团离子化模型模拟实验数据得出以硫培养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IEP>2,这主要是由细菌表面蛋白质的氨基电离引起的.采用离子可透过模型分析表明pH<5时,细菌表面电位(φo)和道南电位(φDON)下降较快;细菌表面的pH值等于细胞内的pH(约6~7)后,细菌的φo和φDon的变化渐缓;计算得到细菌表面的双电层的厚度约为5nm.细菌表面的双电层将影响浸矿体系中离子迁移和营养物质传输,而细菌彼此表面双电层的相互作用对细菌聚集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