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2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温霜  巨晓洁  谢锐  汪伟  刘壮  褚良银 《化工学报》2020,71(8):3797-3806
利用毛细管共挤出技术结合静电吸附和仿生硅化的方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壳聚糖/精蛋白/二氧化硅(ACPSi)复合微胶囊。ACPSi复合微胶囊的平均粒径约3.18 mm,单分散性好,囊壁最外层的二氧化硅层可抑制其在肠液pH环境中的溶胀,增强囊的机械稳定性。将羟丙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肠溶微球作为释药“微阀门”,嵌入囊壁可以更好地控制微胶囊的释药行为。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当药物浓度为22.5 mg/ml时,ACPSi载药微胶囊在pH 2.5模拟胃液中3 h时累计释药率仅为0.33%,而转移至pH 6.8模拟肠液中19 h时累计释药率为77.78%;囊壁嵌入HPMCP微球后,22 h时累计释药率可提高约4%。因此,该复合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肠靶向作用和控释特性,作为口服肠靶向缓控释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水力旋流器内固相颗粒流动角的实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充气水力旋流器内压力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流气水力旋流器内压力分布的观测,确定流体内径向和轴向压力梯度的存在是气泡向心和向上浮动进入泡沫区的主要推动力。该推动力的大小由压力分决定。气泡分别从薄层区径向向内和从液柱区中心部位轴向向上进入泡沫区。  相似文献   
4.
水力旋流器固相颗粒径向速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对水力旋流器内固相颗粒的径向速度进行了实测研究,得出了固粒径向速度的经验公式,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固相颗粒的径向速度。本研究还探讨了固相颗粒径向速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给出了一个描述水力旋流器内固粒径向速度与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高效节能水力旋流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介绍了国内外高效节能水力旋流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旋流器分离性能和能耗的主要因素,介绍了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的相应解决办法.对其迄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阻应变式压力测定仪及在线数据自动采集与实时处理系统,在国内外首次对水力旋流器内湍流压力场的脉动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实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溢流管端以下内旋流区域中,流体的压力脉动强度以及压力相对脉动强度均很大,该区域是一个湍动能量损失严重的区域;水力旋流器中绝大部分区域内的脉动压力均服从Gauss分布;但在柱段区域的个别地方以及锥段上部内旋流区域的许多地方,脉动压力则拒绝Gaus假设,在这些部位湍流具有明显的间歇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首次采用先进的高速摄象机对旋流器内空气核的出现、发展直至形成的整个过程以及形成后的形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测研究。研究发现空气核的形成经历了孕育、发展及形成三个不同的阶段;在旋流器内不同的高度,空气核的形状有所不同,在底流口上端发生最大程度的偏摆,而在溢流管内出现类似“葫芦”形状;旋流器的进口流量和锥角对空气核的形成过程及形状尺寸有着重要的影响。空气核的形成运动过程为一随机过程,这是造成分离过程具有随机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测旋流器中固体颗粒的随机分离特性,实验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并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对粒子运动轨迹进行了测定,所进行的100多种实验工况能充分说明粒子运动和分离特征。统计分析实验中粒子运动轨迹表明其分离过程存在随机特性,且产生短路流的大部分颗粒是由3点注入时产生的,这为进一步进行理论研究和旋流器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力旋流器流场研究成果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褚良银  陈文梅 《化工机械》1992,19(5):299-302
  相似文献   
10.
水力旋流器分离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国内外对水力旋流器分离理论研究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各种分离理论特点,并提出用非线性随机理论来描述水力旋流器的分离过程,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