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蒲平 《微型机与应用》2011,30(12):44-46,50
针对图像中存在的对数螺旋线形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对数螺旋线拟合方法。首先根据螺旋线的性质将已知图像中螺旋线的中心点约束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进行搜索,然后将从图像中获取的直角坐标系下的数据点通过坐标变换转换为能用直线形式表示的数据点,将对对数螺旋线的拟合转换为对直线的拟合。这一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拟合出图像中存在的对数螺旋线。  相似文献   
2.
稠油污水是油田地区建设热电厂的重要水源,其温度、含盐量、SiO2和有机物浓度较高。为了使用蒸发脱盐工艺处理稠油污水,采用化学反应和强化混凝技术进行了除硅、除有机物的研究,以降低蒸发器结硅垢的倾向并提高蒸发产水水质。试验结果表明,联合投加Ca(OH)2、MgCl2?6H2O及净水剂PAC、PAM,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出水全硅可降至25.5 mg/L,全硅去除率为89.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结果显示,稠油污水及预处理出水中主要有机物成分均为有机酸、含氮化合物,预处理对有机酸类有明显去除,但对挥发性有机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浅析了水电工程在项目实施阶段可能产生变更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变更处理原则以及解决方法,通过对变更进行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审核、事后总结的方式,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控制,规范有序地对工程变更进行管理,维护项目建设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王璟  毛进  赵剑强  蒲平  郭维忠  李亚娟  刘亚鹏 《化工进展》2015,34(12):4407-4414
常规稠油热采废水处理采用除油软化工艺,出水水质较低,仅能用于直流小注汽锅炉补水。由于小注汽锅炉参数低,排污量大,能耗高,造成采油蒸汽成本高。针对该问题,开发了预处理-蒸发-生物处理-膜处理-混床工艺处理稠油热采废水,并通过实验对工艺各子系统运行性能进行研究以提高处理效果,使系统处理出水可用于电站高参数锅炉补给水,达到以热电联产机组取代小注汽锅炉,降低采油蒸汽费用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对稠油热采废水进行处理,各子系统运行稳定;废水经除硅软化预处理及蒸发后,产水TOC平均约22mg/L;曝气生物滤池产水TOC平均约6mg/L;再经超滤-反渗透处理后产水TOC含量小于0.15mg/L;继续经混床处理,最终出水电导率≤0.15μS/cm、二氧化硅≤10μg/L、TOC≤200μg/L,满足电站高参数锅炉补水水质要求,每吨水直接运行费用为8.05元。  相似文献   
5.
断层等结构面对地下洞室的稳定性起着控制性作用,研究断层作用下的地下洞室的稳定性对工程的施工安全及支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硬梁包水电站为例,分析主厂房区域的断层F5对其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引入考虑开挖卸荷开裂后力学参数等效降低的岩体劣化本构模型,对主厂房全部开挖后,不同断面的岩体劣化特征、卸荷变形量、重分布应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厂房洞室开挖完成后,F5断层使围岩变形增大了15%~20%,使局部变形最大可达到100 mm左右,断层影响区域岩体松弛程度相比于无断层区域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6.
借助ANSYS5.3采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模拟了高碳钢线材在斯太尔摩冷却线上冷却温度分布。结果表明,用连续转变曲线CCT模拟比较接近于实际冷却过程,能够较准地模拟由于相变而引起的温度分布变分,为分析金属材料组织,性能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冯德群  蒲平  毛旭波 《节能技术》2012,30(6):568-570
文章介绍了配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火电厂相邻锅炉互送热风节能方案设计的特点,分析了相邻锅炉间热风联络管设计的依据、在工程实践中热风联络管的布置和运行控制调节的方法;总结了该方案在节能降耗、安全运行、防腐保养、冬季防冻等方面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展望了该技术在锅炉运行中煤种适应性广、运行灵活性强、燃烧安全性好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制度障碍。为合理开发农民工人力资源,认为政府应建立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开发工作;要改革户籍制度,赋予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机会和待遇;要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并建立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我国的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等已居世界先进水平。测绘作为工程的眼睛,伴随越来越多的测绘新技术涌现,水电站的发展也得到新的发展助力。笔者针对测绘工程在水电站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及分析,以及对未来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展望作以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