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4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张明成  蒋保林 《广东化工》2011,38(9):173-174,166
介绍了煤化工装置硫回收的特点,评述煤化工装置三类常用的硫回收工艺,并对这三类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煤化工领域硫回收装置主要采用的是克劳斯的延伸工艺。  相似文献   
2.
煤制甲醇项目净化工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保林 《山西化工》2009,29(1):47-49
介绍了用于煤气净化的低温甲醇洗技术和NHD技术,对低温甲醇洗和NHD以及林德、鲁奇和大连理工大学的3种低温甲醇洗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型煤气化装置产生的合成气净化采用低温甲醇洗技术,优于NHD技术;林德技术较适用于德士古气化流程;鲁奇技术较适用于SHELL与鲁奇气化流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甲醇精馏装置回收改造塔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粗甲醇中乙醇含量高的技术难题,提高了精馏装置的生产负荷,保证了产品质量。通过一年的生产运行验证,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利用真空气雾化法制备AlSi10Mg球形粉末过程中各参数对粉末质量的影响,以得到最佳的制粉工艺参数。以制备的粉末进行增材制造,研究块体组织及其力学性能。方法 针对制备的球形粉末,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粉末的球形度及其内部组织。通过分析球形粉末的平均粒径与粒度分布区间总结最优制粉参数。针对以球形粉末增材制造出的沉积态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研究其微观组织形貌并通过拉伸试验研究其力学性能。结果 真空气雾化法制备出的粉末表面光洁且球形度良好,同时粉末平均粒径随雾化压力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在4.0 MPa时粒径最小,且与环孔喷嘴相比,环缝喷嘴制备出的粉末粒径更小。粉末内部组织由胞状晶与树枝晶构成。通过SLM制备的沉积态样品组织以沿沉积方向的枝晶为主,该样品的力学性能较优异,断裂方式主要为沿晶断裂。结论 在使用真空气雾化法制备增材制造用球形粉末时,应选择4.0 MPa的气雾化压力并选择环缝喷嘴,方能得到质量最佳的球形粉末。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以玉米粉和荞麦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银杏黄酮,考察了机筒温度和螺杆转速对挤压膨化产品中黄酮含量的影响,得到了以下规律和结论:挤压产品中黄酮的含量随机筒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螺杆转速的升高而增加;当黄酮的添加量为75mg/kg、物料湿度14%、机筒温度125℃、螺杆转速为275r/min时,挤压产品的口感和组织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6.
气雾化是制备增材制造原材料金属粉末的主要方法。该文针对钛合金得粉率低和球形度差问题,采用电极感应熔炼气雾化(EIGA)技术制备TA15钛合金3D打印专用粉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仪测试分析手段,研究制粉工艺参数气雾化压力和熔炼功率对粉末粒径分布及形貌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雾化气体压力的增大,TA15粉末粒径减小,细粉收得率显著提高,但当雾化压力增加到5 MPa时形成大量卫星粉导致粉末收得率降低至38%;雾化压力的增大会导致气体速度提高,增加气体和金属液的相对速度与动能,使金属液滴的一次破碎和二次破碎更加充分,导致金属粉末粒径减小,但雾化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会使导流管下方回流区面积增加影响粉末形貌。此外,随着熔炼功率的增加TA15钛合金溶液过热度增加,改善其黏度逐渐提高了粉末收得率,由25 k W时的26%增加为40 k W的42%。从粉末收得率、粒度和形貌等因素综合考虑,适合TA15钛合金粉末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熔炼功率40 k W,气雾化压力4.4 MPa,此时细粉收得率为42%,粉末球形度高。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一种煤制甲醇加碱工艺的技术改进,解决了国内现有工艺技术弊端,降低了设备投资,缩小了占地面积,减少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减轻了环境污染,并通过了三年多的生产运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张明成  蒋保林  马少红 《广东化工》2012,39(7):209+165-209,165
低温甲醇洗已广泛应用于煤气净化工艺,但是系统的腐蚀及堵塞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介绍了甲醇洗系统产生腐蚀堵塞的原因,以及由于腐蚀堵塞所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如何降低腐蚀和堵塞的措施来保证系统的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