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元城作业区2010年高频井共39口,累计作业150井次。油井高频作业既多次发生井下作业费用又产生大量油管杆费用,同时减少了油井开井时间导致原油产量下降,最终导致该井高成本低效益。为降低高频井生产成本特选择该课题进行QC活动。通过找到高频作业的原因并逐一采取对策减少作业频次。  相似文献   
2.
华庆油田元284水平井区是典型的低渗、低压油田,属于超低渗透油藏。本文以建立有效驱替为目的,研究得到元284水平井区形成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的相关图版。在建立的有效驱替图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形成有效驱替的主控因素,制定相应的分区调整对策。此研究可为超低渗油藏水平井开发的有效驱替分析和开发政策调整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华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常规定向井单井产量低,开发效果不理想。2010年以来在华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展水平井开发试验,平均单井产量在6t/d以上,是常规定向井的3-5倍,开发试验效果较好。2011-2013年在华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进行水平井规模开发,目前平均单井产量在4t/d以上,是同类油藏常规定向井的3-5倍,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但是由于对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递减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水平井规模开发过程中出现产液量下降快、递减较大等诸多开发矛盾,本文通过对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递减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为今后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长期稳定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申健  潘岳  姚泽  苗万春  刘凡  王胜华 《当代化工》2018,(2):345-348,352
M油田Z区属复杂河流相沉积的岩性-构造油藏,已有45年开发历史。储层非均质性强,井网变化形式多样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认清剩余油分布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挖潜对策,以动态监测资料和生产数据为历史拟合目标函数,开展建模与数模一体化研究,分析目标区剩余油主控因素与分布模式。研究归纳出制约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6类,横向主控因素:沉积相、井况、注采井网;纵向主控因素:韵律、构造、隔夹层。在此基础上,总结剩余油分布模式6类,横向分布模式:狭长带状、朵状、片状,纵向分布模式:阁楼油、屋顶油、孤岛状剩余油。结合生产实践,针对不同剩余油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挖潜对策,可提高采收率3.18%。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析及挖潜调整思路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以葵二酸、三乙烯四胺和氯化苄为原料,合成了双咪唑啉缓蚀剂。通过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双咪唑啉缓蚀剂在饱和CO_2油田采出水介质中对J55油管钢的缓蚀性能,并对两口CO_2腐蚀严重的油井进行了现场加注试验。结果表明,双咪唑啉缓蚀剂在油田水介质中抑制CO_2腐蚀性能优异:加入缓蚀剂后可使电荷传递电阻大幅增加,在缓蚀剂浓度为150ml/L时,缓蚀率可达96.3%;两口试验井加注缓蚀剂后,腐蚀速率大幅下降,缓蚀率可达85%以上,现场使用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6.
元城油田B区块长4+5储层物性较差,水驱规律复杂,导致油藏开发形势不断恶化。主要表现为:平面、剖面水驱不均矛盾突出;油水关系复杂,生产过程中见地层水;低产低效井数量多,影响区块稳产。本文从储层纵向、平面非均质性等方面出发,研究工区储层的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隔夹层、渗透率对注采对应关系的影响,为更好的开发油藏、编制注采调控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内源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机理、特点。从室内研究分析、区块选择、方案设计、现场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详细说明了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白153区微生物驱先导性试验的情况。白153区共进行3个井组试验,14口油井中见效6口,有效率42.9%,含水平均下降38%~80%,累计增油1850t,累计降水5201m3。矿场试验表明,采用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能激活油层中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及产物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提高了水驱波及体积,使油井产量增加、含水下降,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