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苑克兴 《陶瓷》2008,(6):9-10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2008年5月9日-10日于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胜利召开了五届二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建卫瓷行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克兴 《陶瓷学报》2006,27(4):413-417
结合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对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环保节能以节约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苑克兴 《陶瓷》1999,(6):17-19
据权威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卫生瓷总产量已接近6000万件,产品供过于求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相当数量的宾馆用瓷依赖进口也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目前绝大多数国产卫生瓷属于低档产品,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由此可见实现我国卫生瓷产品的高档化是广大陶瓷界同行面临的严峻课题.近年来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在此笔者根据工作经验也谈一下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们指正.1 什么是高档卫生瓷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内的专家以不同的方式给出定义,包括了产品设计、制造、艺术、配套等诸多因素,笔者以为这些的确是高档卫生瓷的必备特征,但是要给一个十分准确、严谨的定义却是很困难的,即使在国外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高档”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质量好、价格较高的(商品),可见高档一词本身意义就不确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是在市场中经比较才能看得出来.所以笔者以为谈到高档卫生瓷也不能脱离市场这个背景.因此不妨说,高档卫生瓷就是质量好、价格较高的卫生瓷.具体标志应是能够满足三星级以上宾馆的建筑要求.这样的提法既要求了产品自身的高品质又隐含了市场、服务、价格等广义的质量因素.  相似文献   
4.
苑克兴 《陶瓷》2009,(7):7-7,48
亲爱的读者,您收到的《陶瓷》杂志已经走过了35个春秋。无论您是业界前辈还是陶瓷新人,真诚感谢您对《陶瓷》的支持和关爱。已过而立正走向成熟的《陶瓷》将会一如既往地为您服务,愿她带给您好运!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月10日,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学术年会在苏州召开。会议分别由同继锋主任委员和苑克兴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主持,我国著名陶瓷专家陈帆、名誉副主任委员史哲民、杨洪儒、岳邦仁、刘桐荣应邀出席会议,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秘书长吴大选出席会议并讲话,当选副主任委员闰开放、吴建青、苏桂军、黄剑锋、刘一军、余爱民、吴洁新等也出席了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湖州产区代表团、长葛产区代表团、各地高校、建卫瓷企业以及多家媒体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低压快排水工艺原理、模具构造及注浆成形参数。结果表明低压快排水确能提高模具干燥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每班可成形2~3次,每天可2~3班生产。采用国产β-石膏作为工作模的主要材料,树脂、有机纤维及微孔玻璃纤维管作为辅助材料。模具寿命为160~180次。  相似文献   
7.
苑克兴 《陶瓷》1996,(1):26-30
本文介绍了高中压注浆及低压快排水注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结果,对压力注浆技术涉及的机理、工艺、设备及模具作了一定程度的介绍,分析了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型幕墙装饰材料,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干挂空心陶瓷板的外观、材质和理化性能指标,安装与使用,生产工艺和组成的介绍,对该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苑克兴 《陶瓷》2011,(19):I0001-I0001
2011年10月10日,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学术年会在苏州召开。会议分别由同继锋主任委员和苑克兴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主持,我国著名陶瓷专家陈帆、名誉副主任委员史哲民、杨洪儒、岳邦仁、刘桐荣应邀出席会议,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秘书长吴大选出席会议并讲话,当选副主任委员闰开放、吴建青、苏桂军、黄剑锋、刘一军、余爱民、吴洁新等也出席了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湖州产区代表团、长葛产区代表团、各地高校、建卫瓷企业以及多家媒体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人们虽然早在本世纪上叶就已掌握了压力注浆的原理,并且也不断进行试验,而直到近十几年才投入生产应用。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制作工作模具的材料和方法。可见模具是这一技术的关键。直到今天,一些大公司仍在不断探索研究模具技术。除此之外,注浆机组及相应的配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