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以自制的杯芳烃与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合成杯芳烃衍生物,以杯芳烃衍生物和丙烯酰胺作为复合功能单体,将其运用到分子印迹技术中,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分离介质,对模板分子苯甲酰胺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分离效果,好于使用单一单体的效果,当杯芳烃衍生物与丙烯酰胺的比例为1:3时,分离因子可达13.37。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双语教学近年来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双语教学中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方兴未艾。应用化学专业课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等双重特点,因此在双语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应用化学专业课双语教学课堂现状,文章就提高应用化学专业课双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3.
以表面接枝乙烯基的硅胶为载体,罗丹明B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了表面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静态吸附对吸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吸附性能,并将其应用于固相萃取,测得罗丹明B的加标回收率为94.4%~101.2%,相对标准偏差(n=3)的范围为2.4%~3.4%。  相似文献   
4.
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铂柱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三电极体系,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对5种市售商品中的柠檬黄和日落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试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0.1~0.8μg/mL浓度范围内,循环伏安曲线中的峰电流与组分浓度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5种样品中柠檬黄含量为4.88~6.06mg/kg,日落黄含量为4.37~5.22mg/kg,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该方法对柠檬黄和日落黄的检出限分别为1.12,1.43mg/kg,柠檬黄与日落黄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2.3%(n=6),当加标浓度为2.0 mg/kg时,目标组分的加标回收率为91.5%~114.5%。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N-水杨酰苯胺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甲醇溶液中制备了N-水杨酰苯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用平衡吸附及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N-水杨酰苯胺有较强的亲和性和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四溴双酚A为模板分子、2-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本体聚合法合成了对四溴双酚A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平衡吸附实脸表明:与空白聚合物相比,四溴双酚A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识别能力。同时比较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和结构相似物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四溴双酚A具有更好的特异选择性和识别能力,为复杂介质中四溴双酚A的富集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对纸质食品外包装表面荧光增白剂367、荧光增白剂378、荧光增白剂WS、荧光增白剂184等四种荧光增白剂的测定方法。测试中,以DMF为提取溶剂,对纸质品中荧光剂进行提取,并采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在紫外检测波长为369 nm,乙腈为流动相,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的检测条件下,四种荧光剂达到了基线分离。该方法适于纸质品中以上四种荧光增白剂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
9.
建立了以羧甲基-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在反相液谱条件下拆分巴氯芬对映体的方法。研究了手性添加剂的种类及浓度、流动相组成、pH值及流速等尉崇对拆分的影响。流动千H为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90:5:5,其中含2.00g/LCM-β-CD,pH值5.95,流速0.60mL/min,检测波长231nm,分离度为1.31。该方法简便、快速、相对偏差小。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是环境中一类相对稳定且难以被常规处理方法有效去除的微污染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二氧化氯(ClO2)对水体中4种多环芳烃(PAHs)萘、菲、蒽及芘的去除效果.预备试验中发现ClO2对这些多环芳烃的去除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研究了ClO2投量、反应时间及溶液pH值对多环芳烃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lO2投量对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有明显影响,对蒽和其他3种多环芳烃的最佳投量分别为2 mmol/L和8 mmol/L.蒽和芘的去除率在30 min内即可达到98%和51%,而对于萘和菲,反应4 h后其去除率也不超过30%.溶液pH值在3.2~9.7内对反应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以蒽为代表研究了多环芳烃与ClO2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反应对蒽和ClO2均为假一级反应,总反应级数为二级.在pH值为6.8、反应温度为25℃的条件下,反应速率常数(k)为0.03 L/(mmol·min).对ClO2与蒽的反应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主要为具有较强可生物降解性的醌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