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摘要:点状偏析是连铸坯中的常见半宏观缺陷之一,严重影响后续产品的加工性能和服役性能。点状偏析的形成与枝晶形貌以及凝固末期钢液流动有关,经热轧会遗留至管材中变成带状偏析,两者在成分和位置上存在一致性。热力学计算分析表明,该钢种圆坯点状偏析内存在富Nb碳化物,该析出相是凝固过程中分散型剩余液相溶质偏析的产物。通过SEM观察到,在常规加热过程中该富Nb碳化物并不能完全回溶,在管材带状偏析处仍然可以发现未溶碳化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采用冲击回波法对装配式剪力墙套筒灌浆密实度进行现场原位试验,分析了单排、双排对称和"梅花形"布置套筒灌浆的测试结果,在灌浆完成的不同时间内以及在被测构件表面潮湿、有浮浆、灰尘的多种实际工况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冲击回波法可通过卓越频率和反射波速来判断套筒灌浆密实度,对于单排和"梅花形"布置套筒冲击回波法均可有效的判断灌浆的密实程度,对于双排对称布置的套筒,通过双面对测的方法可判断套筒灌浆密实度.检测面潮湿、有灰尘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检测面有浮浆或是边缘套筒对检测干扰较大.在灌浆完成4 d后检测不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沙钢3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原因,对沙钢3号高炉开炉以来的热电偶温度数据及热流强度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并计算了炭砖的残余厚度。结合3号高炉的死铁层深度及冷却系统设计等参数,对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原因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沙钢3号高炉炭砖侵蚀薄弱区域处于铁口下方1~2 m,最薄位置处于西铁口,炭砖残余厚度约为517 mm。结合高炉炉缸设计发现,其炭砖侵蚀严重区域处于炉缸冷却壁薄弱位置,且与炉缸死料柱角部位置有关。研究相关结果可为国内大中型高炉设计提供相关指导。  相似文献   
4.
水土作用对深基坑边坡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豪 《安徽建筑》2005,12(2):51-53
水土作用对土体稳定性影响较大,如何保证深基坑边坡土体免受水土作用的影响,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本文从水土作用机理阐述对土体及支护结构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浓度的Mg(NO3)2交换NaY制备了不同含量的MgY催化剂,考察了其在甲苯与叔丁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用ICP和NH3-TPD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含量为7.2%对应的催化剂酸量最大。采用MgY8为催化剂,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即反应温度180℃,n(叔丁醇)/n(甲苯)=4,w(甲苯)/w(MgY8)=5,反应时间4 h时,甲苯转化率达48.3%,对叔丁基甲苯选择性为68.8%。  相似文献   
6.
闫乾勋  刘荣桂  耿豪劼  陈浩  张帅涛 《混凝土》2023,(2):172-175+181
装配式结构的套筒灌浆密实度直接影响到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利用工业内窥镜系统,通过预成孔法沿孔道伸入观测套筒内部密实度情况进行了现场原位试验。对单排、双排对称以及“梅花形”三种布置类型套筒进行检测并提出灌浆密实度的计算式,对检测结果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单排、双排对称以及“梅花形”三种布置的套筒,均可以采用预成孔内窥镜法进行套筒灌浆密实度检测并清晰成像,且对于存在灌浆缺陷的套筒可利用内窥镜的测量功能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齿轮钢渗碳过程常采用AlN控制奥氏体晶粒长大,然而,AlN大量析出将恶化其热塑性和裂纹敏感性,且1 050℃高温渗碳时AlN回溶,钉扎作用减弱。通过设计不同AlN浓度积([%Al][%N])以及Zr微合金化的钢种,研究AlN和Zr微合金化对于20Cr系齿轮钢热塑性和渗碳处理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20Cr系齿轮钢,提高AlN浓度积会使其热塑性恶化,塑性低谷(750~900℃)向高温区移动。而渗碳过程钢中AlN浓度积较低或Ostwald熟化现象,均会减弱AlN的钉扎晶界效果。因此,将钢中的[%Al][%N]控制在2.9×10-4~5.1×10-4之间偏下限控制较为合适。此外,齿轮钢中的Zr在凝固过程中会优先析出粗大的Zr(C,N),而造成AlN析出量减少,削弱钉扎晶界的效果。故需要对N元素含量进行控制,避免粗大高温析出相的出现对AlN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