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风电叶片防护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风电叶片长期稳定运转,需要在叶片上涂装防护涂层使得叶片具备优良的耐候、耐磨、防污等性能。文中介绍了各种合成高分子树脂材料在风电叶片保护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应用最普遍、性能全面的聚氨酯,耐候性极佳、表面能较低的氟聚合物以及粘接性好、附着能力强的丙烯酸树脂等。这些聚合物以单一组分或几种材料复合的形式制备成单层或多层的防护涂层,以期使得叶片涂料具备优异的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结构的端羟基聚硅氧烷(PDMS)为软段,聚己内酯(PCL)为混合软段,通过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加聚合成了一系列嵌段/接枝型硅氧烷改性聚氨酯(PDMS-PU),并采用静态接触角、接触角滞后以及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硅氧烷链段在聚氨酯主链中的链接方式对其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链接方式的硅氧烷均能有效的降低聚氨酯的表面能,引入质量分数为15% 的硅氧烷,便可使得其水接触角达到110°,侧链接枝型由于硅氧烷位于侧链,自由度高,链段运动能力较强,易于形成表面富集.主链嵌段型由于硅氧烷链段两端均固定在主链上,难以发生表面重构,接触角滞后不明显,而侧链接枝型硅氧烷链段位于侧链,容易发生表面重构,使得部分极性亲水的聚氨酯硬段暴露在表面,其接触角滞后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低温固化丙烯酸聚氨酯面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往丙烯酸聚氨酯漆中添加不同量的1,4-丁二醇、有机锡促进剂及聚天门冬氨酸酯树脂制备出不同配方的低温固化防腐面漆,研究了它们的低温固化性能。结果表明:在5℃的低温下,3种物质的加入都能缩短凝胶时间,且随其用量增加凝胶时间缩短;1,4-丁二醇和有机锡对漆膜固化240 h后的铅笔硬度仅能从7B提升至4B~3B,而占树脂量20%(配方量7.28%)的聚天门冬氨酸酯可提升漆膜硬度至H;通过DSC分析验证,聚天门冬氨酸酯改进的面漆低温固化程度最高,是最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采用红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及气质联用仪等手段对某进口涂料X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了该涂料的类型、成膜机理及大致组成部分;选用合适树脂、助剂、颜填料、固化剂及溶剂制备出了与涂料X性能相似的涂料Y;将涂料X和涂料Y的物化性能进行平行对比,结果表明,仿制涂料Y的性能达到进口涂料X的水平甚至个别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5.
根据风电叶片涂料所处使用环境,制定了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并用实例进行了说明.该评价体系分为常规性能评价部分和关键性能评价部分,且均可通过常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得以实现.通过对2家进口和3家国产风电叶片涂料分别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国产涂料和进口涂料均能达到常规性能指标;进口涂料在耐酸、耐碱方面不如一些国产涂料;有2家国产涂...  相似文献   
6.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是一类发展迅速的多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生物以及防污涂层等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由于硅氧烷与聚氨酯链段之间溶解度参数的巨大差距,使得此类聚合物通常能够形成不同尺度的多相结构,而其性能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分离尺度。因此研究其相分离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十分必要,近年来更是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对近期该类聚合物微相分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聚氨酯的结构出发,阐述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之所以产生微相分离的原因,并从其物理化学原理解释影响其相分离的各种因素,总结了软段与硬段两方面各种因素对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微相分离的影响,以期对今后硅氧烷改性聚氨酯类聚合物的分子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