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为多油层非均质油气藏 ,显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 ,剩余油主要分布于井点损失带、构造高部位、构造边部、断层边缘。在沉积相图上表现为水下分流河道间湾、侧翼或决口扇地区 ,纵向上以 S2下 4 - 5、S2下7- 8砂组为主  相似文献   
2.
文 33沙二下油藏是文南油田最大的开发单元 ,1 983年投入开发 ,现进入高含水期 ,1 991年对文 33沙二下油藏进行了整体剩余油监测 ,结果符合率极低。针对该油藏前期监测剩余油符合率低、剩余油分布认识难度大、治理效果差的矛盾和采出程度较低、采油速度低的潜力 ,通过对该油藏系统开展高精度 C/O测井、双源距、C/O测井和硼中子测井等剩余油分布测井 ,根据各种监测手段优选出适合本油藏的测井方法 ,利用高精度碳氧比测井对油藏由点到面进行了整体监测 ,并利用监测结果对油藏进行数值模拟 ,重新评价了区块剩余油分布 ,定量地解决了油藏剩余油在空间的分布 ,并掌握了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而研究部署了区块开发方案 ,通过实施针对剩余油挖潜方案后 ,取得较好效果 ,地层压力由 2 6.7MPa上升到 2 7.1 Ma。油藏自然递减下降了 1 3.44个百分点 ,综合递减下降了 1 7.33个百分点 ,采油速度提高了0 .1 8个百分点 ,2 0 0 1年年增油 2 .2 2× 1 0 4 t  相似文献   
3.
文72块沙三中油藏是一个高压异常高含盐油藏.沉积物的快速沉积、高地温梯度、封闭性断层、盐刺穿及侧向挤压和充足油气源等方面的因素是形成高压异常的原因;咸水湖泊的沉积环境是地层水及原油高含盐的原因.建立了流体封存箱模式,并提出了钻井和开采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79断块1975年11月投入开发,投产初期产能高,但产量递减快,是个消耗驱动迅速衰竭的断块油藏。1987年开始注水,充分运用沉积相研究、储集层构造研究寻找潜力层,不断调整注采井网,加强对高含水区的注水井调剖,不断提高区块驱油效率。至2002年底已经累积产油212.08×104t,地质采出程度达16.8%。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完井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该技术又如何促进了新型采油方式的发展。复杂完井技术和多种采油工艺新技术的结合在未来油田开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文章明确了挥发性油藏天然气回注井控的安全环保关键因素;量化了低渗挥发性油藏天然气回 注注入能力,确定注入端各节点安全生产压力分布,攻关相关配套工艺设备,实现安全有效注入;开展室内实验 和PVT相态拟合,分析注天然气后天然气和原油性质变化规律,创新非混相驱组分数值模拟参数优化方法, 开展带人工压裂裂缝的组分数值模拟,精准确定压力场分布,降低计量及监测不准带来的安全隐患;明确注 气井气窜影响因素,优化注采参数,抑制油井气窜,降低生产风险,实现井控安全情况下的天然气驱环保高效 开发。  相似文献   
7.
边水驱动油藏单井产量公式在文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文南油田边水驱动油藏新区产能及边水能量预测难度大的问题,根据渗流原理,提出了把断层遮挡、低部位边水驱动的单井生产问题,简化为无限大地层中供给边界稳定、井位对称分布的环形井排的生产问题,并推导出边水油藏单井产量公式。该公式较好地解决了新区产能预测和边水能量确定等难题,对其它边水驱动油藏也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文南油田文33块沙三上油藏埋藏深、高温高压、中孔低渗等地质特点。投入开发后的前13年间因为井距大、与沙二下油藏大井段合采合注,故长期处于注不进水、采不出油的困难局面。近6年来通过开展对该油藏难动用储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决定对该油藏实施逐层细分开发层系、加密井网、逐层上返注水开发先导试验等技术政策。实施后,开发状况明显好转。采油速度由0.33%提高到2.14%,成功地实现了高效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储层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南油田文33块沙三上属于低渗透难动用油藏,通过储层改造研究,应用压裂技术改善储层渗流条件,提高单井产能。该方法对于低渗透油藏储层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 3 3S2下油藏是文南油田最大的开发单元 ,针对该油藏前期适用于监测符合率低、剩余油分布认识难度大、治理效果差的矛盾和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的潜力 ,通过对该油藏系统开展精细C/O测井、双源距C/O测井和硼中子测井等剩余油分布测井 ,从而指导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定量地解决了油藏剩余油在空间的分布 ,通过实施针对剩余油挖潜措施后 ,取得较好效果 ,油藏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分别下降 1 3 44个百分点、1 7 3 3个百分点 ,采油速度提高 0 1 8个百分点 ,2 0 0 1年增油 2 2 2× 1 0 4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