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药敏纸片法,从本实验室保存的发光细菌中筛选出一株对氯霉素敏感的细菌DH132。通过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并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细菌DH132为哈维氏弧菌。通过在细菌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氯霉素溶液,研究了氯霉素浓度与细菌发光强度抑制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氯霉素浓度为80ng/mL和160ng/mL时,对细菌发光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0%和50%。氯霉素浓度在0~60ng/mL,60~140ng/mL,140ng/mL~200ng/mL和200~1000ng/mL之间,细菌发光抑制率与氯霉素浓度分别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对应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627x-0.0233;y=0.3599x-18.276;y=0.7527x-70.219;y=0.0195x 75.964,回归曲线R2值分别为0.9805,0.9918,0.9502和0.9731。  相似文献   
2.
利用发光细菌进行褐牙鲆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青岛近海分离鉴定出1株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YL,发光性质及其发光规律曲线的测定表明,鳆发光杆菌发光规律稳定,持续发光时间长,发光强度大。各种抗生素的抑菌圈试验得出,鳆发光杆菌YL对氨零素最敏感。在浓度0~1.0μg/L,氯霉素的浓度与鳆发光杆菌的抑制发光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氯霉素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它族抗生素的干扰。褐牙鲆加标回收试验中,鳆发光杆菌检测氯霉素残留的方法检出限为0.14μg/kg。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噬菌体STP4-a重组内溶素抑菌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洪  李萌  王静雪 《食品科学》2015,36(5):104-108
为研究内溶素重组蛋白LysSTP4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性能,采用扩散法和浊度法探讨不同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条件对其裂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ysSTP4在pH 5~10和温度30~50 ℃的条件下均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在-80 ℃条件下保存6 个月仍有85%的残留酶活力,与膜通透剂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EDTA)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高浓度沙门氏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李萌  王静雪  林洪 《食品科学》2010,31(23):439-446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检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要求,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面临着由耗时、费力的传统方法向省时、简便的现代检测技术转变的挑战。噬菌体作为细菌的天敌,具有结构简单、专一性强、分布广泛、繁殖速度快的特点。现今已有很多噬菌体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这些方法方便、快速、高度特异性,特别是当检测费用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时,更有优势。本文对噬菌体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进行分类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在某些不利于生长的自然和食品加工条件下能够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状态,普通检测方式极易漏检,因此VBNC细菌检测技术的开发与优化对副溶血弧菌感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叠氮溴化丙锭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propidium monoazide quantitative PCR,PMA-qPCR)能够利用活细胞的膜完整性区分活菌和死菌的原理,以副溶血弧菌ATCC 17802为对象,通过探讨PMA-qPCR方法中各项因素对活菌计数结果的影响,优化并建立了VBNC副溶血弧菌的定量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PMA质量浓度为15 mg/L,黑暗孵育10 min,再进行强光照射15 min后,死细胞的DNA扩增得到有效抑制,此时提取DNA模板进行qPCR扩增准确性更高,活菌数与qPCR扩增循环数呈现显著性线性相关(R2=0.99)。PMA-qPCR法测定副溶血弧菌活菌数的标准曲线显示该方法检测范围为2.90×101~2.90×10  相似文献   
6.
用于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的发光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岛近海分离鉴定出5株发光细菌,经过 16SrDNA 测序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分属明亮发光杆菌(DB)、鳆发光杆菌(YL)、哈维弧菌(BA)、灿烂弧菌(GQ)、费氏弧菌(GX).发光性质及其发光规律曲线的测定表明,鳆发光杆菌和明亮发光杆菌发光规律稳定,持续发光时间长,发光强度大.所得鳆发光杆菌、哈维弧菌、灿烂弧菌、费氏弧菌的发光规律曲线国内未见报道.进行了各菌种的氯霉素抑菌圈实验,发现5株发光细菌对氯霉素都敏感,鳆发光杆菌YL最敏感.用发光细菌YL检测了南美白对虾中的氯霉素,其前处理方法比水产行标气相色谱法简便省时,乙酸乙酯提取氯霉素可以有效降低它族抗生素的干扰.发光细菌法检测南美白对虾的方法检出限为0.16μg/kg,低于气相色谱的0.30μg/k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适用于大西洋鲑的潜在腐败指标。方法通过感观评价法测定大西洋鲑在4℃和25℃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变化,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LC-MS)技术对大西洋鲑在腐败过程中产生的非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温度条件下各项感官得分均呈下降趋势,与样品鲜度变化规律一致;利用LC-MS在4℃和25℃贮藏的大西洋鲑中共检测到100余种非挥发性物质,其中分别有20和24种物质的峰面积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经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腺嘌呤、乙酰胆碱、黄嘌呤、3-甲基-1-丁胺、L-甲腺原氨酸、苯乙胺、L-酪氨酸和酪胺8种化合物可以表征大西洋鲑的鲜度变化。结论腺嘌呤、乙酰胆碱、黄嘌呤、3-甲基-1-丁胺、L-甲腺原氨酸、苯乙胺、L-酪氨酸和酪胺可作为大西洋鲑非冷冻条件下的潜在腐败指标。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从鳆发光杆菌中提取纯化荧光素酶的方法.鳆发光杆菌25℃培养12h,经过超声破碎、硫酸铵沉淀等步骤后得到粗酶液,再通过DEAE Sepharose CL-6B、DEAE Sephadex A-50进一步纯化,得到电泳纯的荧光素酶,通过SDS-PAGE测得其有两个亚基,分子量分别为36、41ku.经过硫酸铵沉淀以及两步层析后,荧光素酶的纯化倍数达到100倍以上,证明该实验过程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为荧光素酶性质的研究和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华北型煤田煤层开采过程中严峻的底板突水问题,考虑多因糽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发生,提出采用模糊德尔菲层次分析法(FDAHP)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基本理论建立煤层底板突水风险评价模型.以山东新汶煤田良庄井田与孙村井田11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为例,选取断层强度指数、断层端点与尖灭点密度、含水层水压、含水层富水性、隔水层厚度、脆性岩比率、底板破坏深度等7个主控因糽作为决策指标,对11煤层底板突水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利用FDAHP法科学分配权重向量,进而结合TOPSIS法分析研究区突水的最安全解和最危险解并计算突水风险系数,建立底板突水风险评价模型,利用开采实例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并确定分区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在井田的东北部突水风险系数较高,发生突水可能性较大;在井田的西南部突水风险系数较低,发生突水的可能性较小.基于FDAHP与TOPSIS的煤层底板突水风险评价结果与工程实践相吻合,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正连日来,海南省重点项目海口美兰机场二期扩建航站楼工程现场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车辆往来穿梭、机械轰鸣、人头攒动。机场指挥部领导要求北京建工四建在2018年7月10日完成指廊区与中心区交接处结构施工,7月15日完成指廊区登机廊桥桩基础施工,8月5日完成登机廊桥承台基础及电气小间等施工任务,美兰机场二期航站楼指廊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