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系统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5083铝合金超快速退火组织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5083铝合金经过80%冷轧变形后以500 ℃/s加热至450 ℃时,不同保温时间(1~60 s,冷却速度40 ℃/s)对退火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保温时间从1 s延长到60 s,5083铝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由4.94 μm增大到6.44 μm,合金中主要产生了再结晶立方退火织构{001}<100>、旋转立方织构{001}<110>,以及少量的高斯织构{011}<100>和黄铜型织构{011}<211>。当退火保温时间从1 s增加到60 s,整体上合金中的再结晶退火织构先增强再减弱。退火保温时间对5083铝合金的强度影响较小,5083铝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分别约为170 MPa、326 MPa,而其伸长率由25.63%逐渐增大至30.06%,最后又降低至25.20%。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来,随着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干法生产水泥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随着水泥工业设备趋向大型化,带悬浮预热器和预分解炉的回转窑的发展尤为突出。传统的回转窑既是一个发热嚣,又是一个传热器。从传热的角度看,是一个好的发热  相似文献   
3.
运用 X-荧光分析和穆斯堡尔谱方法研究了急烧淬冷和普通方法煅烧而后淬冷的水泥熟料中 Al~(3 )和 Fe~(3 )的配位态。结果表明,在1310℃左右(急烧熟料烧成温度),急烧熟料熔融相内 Fe~(3 )大部份以六配位态存在,Al~(3 )以六配位态出现。这说明,在急烧条件下,熟料熔融相粘度较低。这将促进熟料的低温烧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急烧过程中熟料硅酸盐矿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急烧条件下,熟料中硅酸盐矿物的形成机制可能与普通方法煅烧过程中不一样。我们提出了急烧条件下硅酸盐矿物的新的形成机理。由于硅酸盐矿物形成机理不一样,这可能是急烧条件下熟料得以低温烧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根据水泥窑的发展和最佳物理化学反应条件的要求,研究了水泥新法烧成——悬浮沸腾法煅烧水泥熟料的新工艺。它具有设备简单、大量节省能耗,低温烧成高质量水泥熟料的显著优点,是一种新型、静置的、体积小、效率高的煅烧系统,为取代回转窑,经济地生产高质量的硅酸盐水泥展示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五十年代出现了悬浮预热器窑,从根本上开始改变了水泥窑物料和气流之间的传热方式。物料在悬浮状态下与气流进行热交换,大大提高了热交换面积和传热系数,改善了窑的预热能力,增加了窑的产量,大幅度地降低了熟料的热耗。七十年代出现了窑外分解煅烧技术,把耗热最多的碳酸盐分解带移到窑外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从而使窑的产量也大幅度增长,燃料消耗进一步降低,延长了耐火砖的寿命,  相似文献   
7.
一、工作原理 1.沸腾床的传热特点和对冷却机的要求沸腾床由于每个颗粒均能暴露在气体当中,从而大大增加传热面积,而且气固相的剧烈运动不但其相对运动速度很高,且使固体表面气膜变薄,热阻减小,传热系数大大增加,从图1可知,较固定床增加很多。因此,几分钟即可使物料和气流温度基本达到平衡,这对化学反应、煅烧来讲是非常有利的,其传热速度较回转窑高达千倍以上,但对冷却机却不然,由于沸腾床传热速度很快,从而导致整个  相似文献   
8.
利用熔铸和形变热处理工艺制备得到了一种Cu-Sn-Fe-Ni合金,并通过静置腐蚀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静态腐蚀行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合金腐蚀后微观组织和腐蚀产物进行了表征,最后讨论分析了该合金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合金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静态腐蚀速率为0.0473mm/a,耐腐蚀性能较好;合金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其耐腐蚀性先增加后减弱;合金在浸泡过程有明显的优先腐蚀倾向,首先发生脱Fe腐蚀,接着Cu氧化形成较致密的钝化膜,进而降低合金腐蚀速率,随后Sn和Ni开始溶解腐蚀,形成氧化膜,使钝化膜更为致密,但此时钝化膜下层依然发生脱Fe腐蚀,促使致密的钝化膜发生局部破坏,导致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