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研究了二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EPM-g-MAH)对尼龙66(PA66)的增韧作用,以及对PA66/EPM的增容效果,探讨了PA66/EPM-g-MAH体系的形态结构和PA66/EPM/EPM-g-MAH体系的结晶性能.结果表明,随EPM-g-MAH用量增加,PA66/EPM-g-MAH和PA66 /EPM/EPM-g-MAH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增加,PA66/EPM/EPM-g-MAH共混物的熔融和结晶温度下降.与PA66/EPM相比,PA66/EPM-g-MAH体系的相容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石墨烯的特性、产业化制备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优缺点、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多个领域的潜在应用。对石墨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使用核磁共振交联密度仪测试了胺类硫化体系的硫化胶交联密度,结合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分析了一段硫化时间和二段硫化时间对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一段硫化时间的延长,AEM硫化胶力学性能显著改善;一段硫化时间大于6m in时,硫化胶交联密度及力学性能变化不大;硫化胶交联密度随二段硫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综合力学性能在二段硫化时间为5 h时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4.
在转矩流变仪中,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多单体熔融接枝技术,研究了二元乙丙橡胶(EPM)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考察了MAH含量、DCP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转子转速以及第二单体苯乙烯(St)的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FTIR)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EPM-g-MAH体系,MAH和DCP最佳用量分别为3.0 phr和0.22 phr,最佳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8 min,转子转速60 r/min,此时接枝率最高达到0.46%;加入第二单体St后,当n(St) /n(MAH)为1/1时,EPM-g-(MAH-co-St)的接枝率为0.64%,接枝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包括石墨烯的制备、改性、与赝电容电极材料的复合,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特殊结构的设计、电解液的选择、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制备等。在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的实际应用中,主要介绍了石墨烯的生产现状、超级电容器的厂家及应用情况,并指出未来超级电容器的应用重点将从消费电子逐渐向混合动力电动车和新能源领域转移。  相似文献   
6.
石墨烯(Graphene),是碳(C)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具有由C原子经sp2电子轨道杂化后形成的二维结构,以及超强的机械强度、高导热率、高透光率、高比表面积等特点[1,2]。石墨烯是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石墨的基本组成单元(如图1所示)。单层石墨烯厚度只有一个碳原子厚,为0.335nm。是目前已知的最薄的一种材料,其拥有许多碳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2004年,英国  相似文献   
7.
多层共挤出薄膜技术是当前广泛应用的1种先进的高聚物复合薄膜加工成型方法,文章对近几十年来高聚物复合薄膜多层共挤出的试验发展以及多层共挤出技术装备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多层共挤出薄膜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复合共挤出机头结构的设计改进.介绍了多层共挤出薄膜技术的发展轨迹,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和多层复合薄膜的产业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石墨烯的主要特性和石墨烯分类;综述了石墨烯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柔性透明石墨烯电极、导电油墨、导电添加剂以及导电纤维,超轻气凝胶的应用进展,同时对石墨烯作为导热材料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