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种基于PSO算法的闭环辨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闭环模型辨识一直是工业先进控制领域中的一个主要课题。而现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辨识,大多都是连续开环系统的辨识。离散闭环模型辨识在计算机控制、运算量等方面比连续开环系统的辨识有较大的优势。文中讨论了PSO的时变惯性权重算法与参数初值的设置和选择方法。通过仿真实验表明,PSO与最小二乘递推算法相比,在有效性和一致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PSO算法是一种有效地解决优化问题的群集智能算法,它的突出特点是算法中需要选择的参数少,程序实现简单,并在种群数量、寻优速度等方面较其他进化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该方法在实际项目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科技平台建设对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总结分析以往科技合作平台共建工作的现状,发现了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地解决工业现场中常见的饱和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Bessel滤波器最优状态反馈与改进内模控制相结合的抗饱和控制方法.采用基于Bessel滤波器原理的优化设计方法,充分利用Bessel滤波器所具有的低通滤波特性及鲁棒性较高的优势,改进系统的动态特性.简要地介绍了饱和问题研究的现状,阐述了产生饱和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  相似文献   
4.
多变量解耦内模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般多变量解耦控制器将解耦与控制器分别设计所造成的误差问题,提出将内模解耦与控制器一起设计的多变量解耦内膜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让控制器同时扮演解耦补偿器和内模控制器的角色.首先通过解耦分析和稳态误差分析,使得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不需要对模型进行降阶就可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再详细推导控制器的设计,得到控制器设计的一般通式,保证了控制器的物理实现,同时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较一般的解耦控制器鲁棒性好,设计简单,是消除多变量系统的解耦过程与控制器设计之间误差的一种可行方法,且该方法已在燕山石化常减压项目得到应用,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生产中造纸机状态监测的工程实际中,使用多个同类传感器进行在线测量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状态估计.在这类特殊的多传感器系统中,本文通过矩阵运算消除相关估计方差,得到了最优分布式融合估计算法.与多传感器传统分布式次优融合算法相比,该算法的优点在于适用于含有多于三个多传感器的系统.由于不需要存贮和计算中间变量,在计算量方面比最优融合算法具有较大优势.应用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良好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温恶劣工业生产环境的测温系统,该文设计了一个利用微处理器控制K型热电偶和K型热电偶模数转换芯片MAX6675进行多路温度采集,并通过RS485无线透传模块将温度数据传给上位机的系统,对温度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技术作了详细的论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在系统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准确地采集温度数据,并实时、稳定、准确地将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给计算机,证明了整个系统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改进概率霍夫变换算法的车道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车道检测的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概率霍夫变换算法的车道检测方法。改进的概率霍夫变换算法的特点是用设定累加器阈值的方法减少了检测直线的运算量,通过随机取点映射到参数空间使最长直线被最早检测到的概率最大,比现有车道检测方法中普遍采用的标准霍夫变换算法更具实时性。实际路面图像的对比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检测方法的实时性、精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直接序列码分多址信号中各用户扩频码是互相统计独立的,各用户信息数据序列也是互相统计独立的,传统的多用户检测方法仅利用了扩频码的统计独立性,文献7的方法仅利用了信息数据序列的统计独立性.该文根据独立分量分析原理和多用户检测原理,充分利用这两个独立性,提出了应用独立分量分析的数据用户ICA盲多用户检测法.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方法在误比特率为10-3时,信噪比比文献7方法的信噪比改善约2dB,比传统盲多用户检测法信噪比改善4~5dB.  相似文献   
9.
该文针对本地互联网作为控制局域网的下层网络,同控制局域网相结合可构成车辆应用中的分层网络结构。介绍了控制局域网络/本地互联网络总线在车体控制网络中的应用,提出了汽车内部基于控制局域网络/本地互联网络总线的混合控制网络架构,设计了基于该混合网络架构的车身控制系统,实现了对控制网络的节点进行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