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文以天然硬石膏为原料,用硫酸钠、硫酸氢钠、碳酸钾、硫酸钾、氧化钙和复合激发剂FG为激发剂,分别测试硬石膏的3d水化率。结果表明:硫酸氢钠激发水化效果好于硫酸钠;硫酸钾的激发水化效果好于碳酸钾;在这几种激发剂中,复合激发剂FG的激发水化效果最好,FG加入3%时,3d水化率达到63.8%。  相似文献   
2.
3.
以碳酸乙烯酯和甲醇为原料、KF/MgO为催化剂,制备了碳酸二甲酯,对碳酸乙烯酯醇解制备碳酸二甲酯反应过程中影响碳酸乙烯酯转化率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对比了超声波与机械搅拌条件对碳酸乙烯酯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与机械搅拌相比,超声波能够强化碳酸乙烯酯的醇解反应,可以提高碳酸乙烯酯转化率,使反应稳定时间由90 min缩短为30 min,催化剂的加入量(w)由1.5%减少为1.0%、醇酯摩尔比由9∶1降为6∶1。  相似文献   
4.
硫酸铝钾对天然硬石膏水化的激发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明矾(KA1(SO4)2·12H20)和煅烧明矾(Kal(SO4)2)作为天然硬石膏水化的激发剂,探讨了硫酸铝钾对天然硬石膏水化的激发机理.结果表明:煅烧明矾对天然石膏的水化激发效果更明显,明矾与天然硬石膏生成水化中间产物K2Ca(SO4)2·H2O复盐,煅烧明矾与天然硬石膏生成水化中间产物K2Ca(SO4)2·H2O和K3Ca(SO4)2复盐.明矾加人量为5%时,3d水化率达到45.1%;煅烧明矾加人量为6%时,3d水化率达到61.5%.   相似文献   
5.
将电石渣循环利用于建筑材料、环境治理和化工产品等领域,可实现工业废渣利用和二氧化碳减排。在双碳背景下,对电石渣固碳量及其循环利用途径的碳减排潜力分析尤为重要。详细统计了代表产区电石渣粒径分布和化学组成,依据各电石渣中氧化钙含量计算理论固碳量,系统分析电石渣各类循环利用途径的碳减排效果及其在生命周期评价中具体实施步骤,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在电石渣领域的应用案例。计算发现电石渣理论固碳量与氧化钙质量分数呈正相关。新疆和河北地区电石渣中氧化钙质量分数均约90%,山东地区电石渣氧化钙质量分数低,约61%,来自山东和新疆等6个产地电石渣的理论固碳量在0.48~0.72 t/t(以电石渣计)。电石渣循环利用领域,电石渣不论是替代石灰石原料生产水泥、砌砖、氯化钙和碳酸钙等建筑和化工产品,或针对其呈碱性特点用于烟气脱硫和工业废水处理,依各自产业规模差异均能不同程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到碳减排目的。其中,电石渣在建筑材料领域应用成熟,生产规模大,故碳减排总量大,代表企业平均每年减少万吨级二氧化碳排放。用生命周期评价计算电石渣循环利用碳排放量4个案例分析显示,电石渣制取1 t水泥熟料排放CO2  相似文献   
6.
电石渣(CCR)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溶于水后具有强碱性,随意堆放会造成土地盐碱化并污染水资源,因此CCR综合利用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综述了CCR及CO2资源化利用现状,着重对CCR的利用现状、CO2的处置及利用技术、纳米碳酸钙(NCC)的特性及制备方法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CCR矿化CO2制备N...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球形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对其表面改性后得到两种吸附剂并用于对双酚A的吸附。借助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仪和氮气吸脱附等温仪对两种吸附材料进行物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核壳磁性介孔氧化硅纳米吸附剂(Fe_3O_4@mSiO_2),孔径约为2 nm,比表面积约为160 cm~2/g;对其进一步改性得到苯基改性吸附材料(Fe_3O_4@mSiO_2@PhTES)。通过动力学模拟探究了两种吸附剂对双酚A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二者对双酚A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与Fe_3O_4@mSiO_2相比,Fe_3O_4@mSiO_2@PhTES对双酚A的吸附量明显增加,最高达109 mg/g。主要是分子中苯环以π-π共轭方式与吸附剂表面苯基发生作用增强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8.
曹思静  潘子鹤  杜志平  程芳琴 《化工进展》2018,37(10):3744-3750
工业生产和频繁的溢油事故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其高效分离依然面临全球性的挑战。具有仿生浸润特性的膜可以选择性透过水或油,分离效率高且操作简单而广泛应用于油水分离。本文通过一步浸渍法将TiO2纳米颗粒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原位固化到不锈钢网上制备了具有微/纳米层级结构的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油水分离膜。重点考察了TiO2/PVP涂覆液浓度(质量分数1%、3%、5%、7%、9%)对膜的浸润特性和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TiO2/PVP浓度改性的膜具有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特性,水的接触角均为0°,在水中油的接触角达160°,油水分离效率大于99.5%。膜通量随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加,当质量分数为3%时膜通量最大为8422.5L/(m2·h)。经过30次连续油水分离后,其分离效率仍大于99.5%,表明TiO2/PVP-SS (stainless steel)膜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因此,TiO2/PVP-SS仿生特殊浸润膜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天然硬石膏为原料,用硫酸钠、硫酸氢钠、碳酸钾、硫酸钾、氧化钙和复合激发剂FG为激发剂,分别测试硬石膏的3d水化率。结果表明:硫酸氢钠激发水化效果好于硫酸钠;硫酸钾的激发水化效果好于碳酸钾;在这几种激发剂中,复合激发剂FG的激发水化效果最好,FG加入3%时,3d水化率达到63.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