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浅埋大断面隧道塌方事故,从地质因素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隧道塌方的原因。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护拱法和临时回填砂浆两种方案对塌方段进行加固处理;并对隧道塌方断面的变形及支护结构应力进行监测,量测结果显示围岩在支护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表明护拱法和临时回填砂浆处理隧道塌方区效果良好。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隧道收敛位移和拱顶下沉变化规律与现场监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在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最终其不可避免进入地下环境(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简称)中,具有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因而需要研究其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在收集查阅有关于地下环境中纳米材料迁移研究的基础上,对纳米材料的分类、地下环境中纳米材料迁移的机理、数学模拟方法以及影响迁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详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地下环境中纳米材料迁移的过程、机理以及模型等尚需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在解决土壤地下水污染问题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传统表面活性剂与污染物难以分离,易造成二次污染.开关表面活性剂则可通过后续条件实现分离回收,能够有效解决二次污染问题.而实现开关表面活性剂的可逆转变需要调控相应的环境条件完成,研究表明开关表面活性剂的可逆转变可通过温度、电化学(氧化还原)、光、pH、CO2/N2等条件实现.为此,本文综述了开关表面活性剂的可逆调控机制及增溶机理,重点阐述了氧化还原、CO2/N2等触发机制和泡沫增溶机理.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曹家湾车站为例,对拱顶下沉、隧道周边收敛位移进行监控量测,利用Origin软件实现对量测数据的绘图、非线性拟合等处理,可以预测隧道拱顶沉降的最终值为11 mm,隧道的周边收敛为8 mm,采用围岩稳定性判断标准对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隧道围岩是处于安全状态,因此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掌握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结合近年来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学科发展需求,对异位生物、异位淋洗、原位化学、原位生物4种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研究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值得关注的是:异位淋洗修复技术中,新型螯合型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分子具有亲水亲油两性结构,能同时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中,在有些地质条件复杂的环境很难向地下水中输送氧气,强化厌氧生物修复处理技术可能是去除污染物最有效的解决方法;EK-PRB-EDTA联合修复技术能够对污染物的去除产生协同增强作用,比单一的修复技术更有效果,未来联合多种修复技术用来修复地下水污染将是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双氯芬酸因应用广泛、难降解、且有生态危害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有效去除。利用自制纳米材料(nZVI、nCaO2)形成类芬顿体系,采用nZVI/nCaO2实现对双氯芬酸的有效降解。研究结果显示,单独nZVI体系对双氯芬酸去除效果有限,nZVI/nCaO2体系可高效去除双氯芬酸,0.05 g/L nZVI与0.2 g/L nCaO2的组合投加量对双氯芬酸的去除率高达94.7%,但过量的nZVI或者nCaO2均会抑制nZVI/nCaO2体系对双氯芬酸的降解作用。酸性条件下nZVI/nCaO2体系对双氯芬酸的去除效果较高,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几乎无去除。nZVI/nCaO2体系对不同双氯芬酸初始浓度下(1.0、5.0、10.0 mg/L)的去除率分别为60.5%、80.6%、71.8%,这与nZVI及nCaO2是否过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段艳平 《能源与环境》2007,(6):70-71,76
三大产业的不断发展,带来经济的大幅增长,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广西的三大产业的结构变化和“工业三废”的发展趋势,并与全国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的限制因素入手,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BS)强化生物降解效果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代表性成果,解释BS对生物降解过程强化作用机理,包括增溶作用、增加细胞吸附PAHs、促进微生物摄取PAHs等;讨论了BS的生物毒性、生物降解性和吸附性对降解过程的抑制效果。分析出强化效果受多污染物相互作用、环境因子、BS体系、土壤构成等因素影响。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科学研究大多只在实验室规模上进行,应用到场地修复之前仍需要许多改进。场地修复时使用合理复配体系可提高去除效率,非常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酒精检验是为观察鲜乳的抗热性而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本试验通过酒精的脱水作用,确定酪蛋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新鲜牛乳对酒精的作用表现出相对稳定;而不新鲜的牛乳,其中蛋白质胶粒已呈不稳定状态,当受到酒精的脱水作用时,则加速其聚沉。此法可以验验出鲜乳的酸度,以及盐类平衡不良乳、初乳、末乳及因细菌作用而产生凝乳酶的乳和乳房炎乳等。  相似文献   
10.
含脂肪酸废水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含脂肪酸废水的来源、水质特征、危害,并对目前含脂肪酸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影响含脂肪酸废水处理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含脂肪酸废水处理的强化方法:采用高效反应器、改善进水布水方式、采用V型滤池、加强油及脂肪酸的预处理,采用生物乳化剂(BE)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