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
结合2011年INMR全球会议的相关论文对避雷器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线路避雷器的技术进展、避雷器的监测、避雷器的应用开发与IEC60099-4和IEC60099-5两个标准的修订情况.新发布的IEC60099-8明确了外串间隙线路避雷器(EGLA)的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促进了其应用.避雷器将用在绿色能源发...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能源短缺及高灰粉煤难以有效利用的现状,选用义马跃进矿煤为原料,结合其煤质特点,对其合适的高效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流化床气化是比较适宜的加工利用方式,并且在内径3.0m,高16 m的工业化气化炉上进行了工业化实验验证.通过对工业化实验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在气化过程过中气化炉温度、压力、煤气产率及其组成波动较小,气化炉基本处于稳态运行(尤其在100%负荷下),进一步验证了选用流化床气化加工跃进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Di3.0m×16m的大型流化床中,以义马矿区机械开采过程中的粉煤为原料,考察了水蒸气和氧气两种气化剂的量对炉温、炉压和炉压差的影响,并对数据进行了不同阶次的曲线拟合.通过比较拟合曲线,说明对于义马矿区粉煤的流化床加压气化,可以采用线性关系式Y=1 353.835-0.079 Xv和Y=727.120+0.097 Xo分别反映水蒸气量和氧气量对炉温的影响程度,误差均小于1%,完全可以满足工程上的需要.气化剂量的变化对炉压和炉压差无明显影响,尤其对于炉压差.研究结果可为流化床粉煤气化自动化控制、操作及开车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对其现场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CO2返炉在鲁奇加压气化工艺上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鲁奇加压气化工艺上产生的粗煤气中的CO2经低温甲醇洗回收后,再作为气化剂送回气化炉,与蒸汽一起在炉内还原层高温、高压条件下再与碳反应生成原料气CO取得了成功,粗煤气中CO含量增加了3.89%,净煤气中H2/CO由2.07调整为1.70,对高氢煤气或煤基合成油调整H2/CO比具有示范意义,是实现CO2减排的可行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5.
义马煤灰高温下矿物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煤灰在高温下的热行为对气化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义马煤中矿物质在高温氧化气氛下的热行为及矿物质演变.结果表明,矿物质组分随温度的升高发生了转变,主要由硅铝酸盐控制,这种改变会对灰熔融特性产生影响;矿物质形貌和分布状态随温度的升高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利用加压热分析仪,测定了义马煤焦的CO2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随温度的提高,义马煤焦的反应性和反应速度呈增加趋势,与前期研究常压下的情况一致;压力对气化反应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且温度对气化过程的影响大于压力;反应速率在初始阶段最大,随后逐渐减小。经过动力学计算表明: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 ius定律;反应级数随温度增加而减小,近似于线性关系;煤焦活化能大约为60.02 kJ/mol。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储量较大的高灰劣质煤清洁高效利用为背景,分析了高灰劣质煤高效气化转化的研究情况,系统介绍了义煤综能公司U-GAS气化装置处理高灰劣质煤的工艺要点,并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分析了气化过程的最优控制参数,在氧煤比为0.23 m~3/kg~0.28 m~3/kg、水煤比为0.55 kg/kg~0.58 kg/kg时,合成气中有效气体积分数可达62%。  相似文献   
8.
史峰  艾三  常鹏  厍海波  翟鹏飞  樊崇  樊举 《电工技术》2023,(17):221-224
介绍了一种基于C-GIS的35 kV插拔式避雷器的结构、特点,对避雷器的电位进行了模拟计算,并验证了一套设计方案。通过ANSYS软件施加激励电场,分析发现若不采取均压措施改善电位分布,在长期运行中高压端的氧化锌电阻片会因受到过电压而加速老化,电阻片电位分布不均匀,电阻性能被破坏,从而导致其他电阻片承担电压值增大,最终造成整支避雷器的损坏,使避雷器预期运行寿命缩短。研究结果对插拔式避雷器的设计和参数选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