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性污泥与煤的综合利用,为活性污泥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氧弹法及缓慢扶分法测定比例为0%、20%、40%、60%、80%、100%的活性污泥与煤的混合燃烧效果。[结果]随污泥质量掺混比的增加,燃料的着火温度降低,放热均匀,具有一定的燃烧热值。[结论]干燥污泥与煤的混合燃烧,其污泥含量小于50%时为宜,此方法既减少了不可再生资源煤的使用量,也为活性污泥的再利用找到了合理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胡洁  梁慧锋  王彦娜 《山东化工》2014,(6):180-180,184
现代食品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历史悠久,本文通过介绍食品添加剂的概念范畴、作用以及安全使用措施,探讨了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时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固体废弃物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环境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文章基于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特点,提出通过宣传教育让村民了解固体废弃物回收的意义和价值,并建立长期有效的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的资金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采取统一规划、科学布点、集中处理,建立网格回收渠道等方式回收和处理农村固废;同时政府从政策上支持固废处理企业,鼓励人们使用再生产品,双管齐下,使农村固体废物的处理达到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4.
梁慧锋 《河北化工》2010,33(4):28-30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用汽车的保有量逐步增多,化石燃料的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气候的极端变化频繁发生。开发清洁能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清洁能源天然气、二甲醚、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对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缓解能源压力、保护环境、实现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洁  梁慧锋 《广东化工》2011,38(4):160-161
重金属污染后的土壤严重威胁着环境安全,植物的土壤修复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利用植物的萃取、挥发、稳定、根系过滤等不同方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吸收富集,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土壤的性质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是影响超富集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的影响因素。植物修复技术是新兴高效、绿色廉价的修复途径,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屋顶发泡保温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屋顶发泡保温板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 ,加入石灰、水泥及膨胀珍珠岩 (或膨胀蛭石、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颗粒 ) ,经发泡成型。这种保温板利用了工业废料 ,质轻、导热系数小、成本低、施工简便 ,与架空隔热板相比能减轻结构自重。该技术已向山东省临沂市一家企业转让 ,自1997年在山东省临沂市推广以来 ,施工面积已达数十万平方米 ,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并于2001年通过邢台市科委组织的市级鉴定。1原材料1.1胶结材料按粉煤灰∶生石灰粉∶水泥(质量比)=6∶2∶2配制胶结材料。1.2激发剂为充分激发粉煤灰活性 ,提高保温…  相似文献   
7.
2,2,6,6-四甲基-4-哌啶醇有时久置易变色,本文通过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变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未完全还原的哌啶酮氧化所致,并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通过二次还原的方法处理变色哌啶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OBE导向下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结合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修订教学大纲;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细化,形成不同的知识模块,以利于不同程度学生学习;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爱国情怀;注重学习过程的知识积累,通过引导、激励和督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增大平时考核比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梁慧锋 《广东化工》2010,37(5):278-279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从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分析检验技术和化工实践四个教学模块入手,强化实验技能的训练,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报告的呈现形式以及采取合理的考核方法,使学生重视实验课堂的每一个操作过程,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梁慧锋 《河北化工》2010,33(7):28-30
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人造器官、疾病分析与治疗、组织修复移植和药物控释载体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贡献,纳米材料在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是当前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主要介绍了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人造器官和疾病的诊断方面的应用,概述了纳米材料在生物工程研究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