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酸镓催化合成异丁酸异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镓为催化剂,异丁酸和异戊醇为原料合成了异丁酸异戊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镓是合成异丁酸异戊酯高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酯化催化剂。适宜反应条件下收率可达88.9%。  相似文献   
2.
TiO2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表面修饰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热法制备TiO2浆料,用La(NO3)3溶 液浸泡TiO2薄膜获得修饰电极。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修饰电极的主要成分及形貌进行表征的结果显示,电极薄膜分为 上下两层,表 面包覆层粒径较大,为La2O3颗粒;下层颗粒粒径较小,为TiO2颗粒。电流-电压测 试结果显示,与修饰 前相比,用La(NO3)3溶液浸泡30min获得的膜电极性能最优,使 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分别提高了6.8%和 18.5%。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表明,相同偏压下,TiO2/La 2O3电极界面复合电阻比TiO2要大,说明 La2O3包覆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界面的电子复合,改善了电池的光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对热量的需求日益加大,集中供热已成为了城市供热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集中供热管网换热站自控仪表设计作出探讨,进一步介绍集中供热管网换热站自控仪表设计的范围及仪表选择配备,说明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罐纳米乳液法,以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为表面活性剂,1,2-十六烷二醇为还原剂,乙酰丙酮锌和醋酸金为前驱体,成功合成了AuZnO纳米粒子,TEM测试和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得出该纳米粒子以球形为主,粒径约为10nm,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结晶性能好,在紫外照射下,AuZnO纳米粒子能有效降解有色染料罗丹明B。该多功能AuZnO纳米粒子有望在催化材料、光电和生物医药等方面发挥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5.
综述室内环境舒适性参数变化对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主要涉及室内CO2浓度、新风量、室内温度设定值和室内风速等4个环境参数。此外,分析空调系统运行最佳工况,为空调设计者或使用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进行综述分析,提出生化制蛋白饲料将是未来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的主流工艺;指出根据具体地区餐厨垃圾特点,建立微生物发酵环境数据库,开发新型加工工艺与相应设备是目前我国生化制蛋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教材中常规的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制得的氢氧化亚铁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白色沉淀可以存放的时间不长。为了弥补教材中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双水解的原理,选用具支试管、注射器、透明吸管、输液管等实验用品,设计了两套新的实验装置,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并且对这两套新的装置进行了评价和对比。改进后的实验效果很好,并且符合实验设计科学、绿色、安全、可行、简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作表面活性剂,采用纳米微乳液法还原Fe(Ⅱ)-乙酰丙酮化合物(Fe^Ⅱ(acac)2),制备粒径可控、单分散、水溶性Fe3O4纳米微粒,并进行了相关的表征测试。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中可以看出,共聚物PEO—PPO—PEO包裹在Fe3O4纳米微粒表面;透射电镜(TEM)显示纳米颗粒分散性好,呈球形;高斯拟合表明,不同物料配比合成的Fe3O4粒子大小、粒径分布不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说明,Fe3O4纳米颗粒室温下为超顺磁性或软铁磁性。由于PEO-PPO—PEO具有亲水性,PEO—PPO—PEO包裹的Fe3O4纳米微粒不用进一步处理即可转移到水相中,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室作为人员密集型建筑,室内环境的好坏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效率。本文通过对某高校冬季自然通风教室室内空气环境、光环境的现场实测,结合现场问卷调查,利用Matlab及Excel等数学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室内光照度、PMV值、CO2浓度对学习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2浓度较室内光照度、PMV等参数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更大。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改善措施,如在教室里设置CO2浓度传感器和信号灯、教学楼设置之初考虑当地主导风向以助于自然通风等。  相似文献   
10.
丁达尔效应是高中阶段常见的一个演示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对该实验的描述存在一定的缺陷:忽视了对浊液的讨论,采用激光笔作为光源,无法证明溶液、胶体、浊液三者中只有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把CuSO_4溶液换做NaCl溶液或者酒精,把Fe(OH)_3胶体换做鸡蛋清,更有助于学生对溶液、胶体、浊液三者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