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水漫堤溃决,口门断面有个由小变大的过程,过水断面、堰上水头因时而异,给流量计算带来困难。应用文献〔1〕提出的方法,对1991年呼玛河洪水堤防决口流量进行计算,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网调度是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电、各类电力生产工作有序进行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调度对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其中,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作为电网调度最关键部分,能使调度人员统观全网,有效的指挥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在电网调度和电网运行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电网调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已成为调度现代电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前,常用的商业仿真软件中的双馈式感应发电机(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模型通常不支持离网运行模式,难以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由离网到并网的全过程电磁暂态仿真,对电力系统仿真分析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研究适应并离网模式切换的DFIG电磁暂态仿真建模方法。基于模块化思想分别对风力机、异步电机、变流器以及断路器进行建模,在系统组装形成DFIG风力发电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提出了适应并离网模式切换的DFIG受控源等效电路模型和离散时间域实现方法,通过设计状态变量矩阵元素的截取和扩充算法实现了模型在并离网模式下的无缝衔接。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DFIG发电系统模型对所提方法和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建模方法能够很好地支持DFIG离网运行模式,实现DFIG由离网到并网的全过程电磁暂态仿真。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实现端对端电力交易,提出了二级聚集式控制策略。该策略只需一个数据监测点和从监测点到产消者的单向通信就能够实现端对端电力交易。其中,第一级控制采用带约束的非线性优化,以最小化社区微电网电费为目标,第二级控制采用基于规则的实时控制策略。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并对比分析了在社区微电网中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蓄电池对电能损耗及电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建立操作任务规则树而实现厂/站自动开票的新方法。其过程为:根据给定的操作任务,借助“与或”树建立规则树,然后分解为方案树,最后从方案树中整理出操作序列,实现系统中目标设备由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换。在对规则树的扩展研究过程中,解决了规则死锁、节点冗余及冲突等关键问题,从而实现了自动开操作票系统。  相似文献   
6.
浅谈新农村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波  李振斌 《山西建筑》2008,34(6):247-248
在对我国农村住宅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农村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和总结,对完善我国建筑节能体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铁路供电段配电自动化工程实例,讨论了铁路供电系统的特点。结合配电自动化的常规模式,提出适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配电自动化方案。针对铁路系统较特殊的通信问题,提出了工程解决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大规模交直流混合电网的初始化稳定收敛速度,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拟合复杂的阻抗、谐波、控制特性,然后将其嵌套进基于改进节点法的三相基波潮流计算框架中进行迭代修正。为了提高大规模交直流混合电网的初始化效率,提出了基于多端口等值的并行初始化计算方法。分别采用含光伏电站的IEEE 33节点和330节点交直流混合电网算例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汤旺河流域实测降雨、径流资料以及带岭径流实验站实验观测资料,分析森林流域的蒸散发(雪面、雨季和少雨季节的蒸散发)。  相似文献   
10.
给水泵RB时机组运行极不稳定,完善控制策略避免机组停运对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该文介绍了配置有汽电泵联合给水系统在给水泵RB发生时各主要控制系统控制方式,简要介绍了通过优化各主要控制系统控制策略,80%给水泵RB试验和50%给水泵RB试验均一次通过,机组控制参数相对平稳,保障了机组在RB工况时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