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综合赋权的风险企业增值潜力灰色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企业的增值潜力可体现未来获利能力,故增值潜力应由获利能力的关键基础、前提条件及保障因素构成,据此构建了风险企业增值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综合赋权引入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由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得到主观权和客观权;再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求得对两类权重加权的权值,构造"综合权重",最后进行灰色评价.算例表明,该方法可行,且评价结果既符合客观实际又能反映主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层间矛盾,提高多层系油藏的开发效果,国内已研制出针对有杆抽油系统的多种分层采油工具,并研制了一系列的分采工艺管柱。由于结构及连接方式的限制,常规分采抽油泵的结构长,坐封后易弯曲,影响分采效果和检泵周期。因此,设计了动筒式分采抽油泵,上泵的柱塞作为下泵的泵筒,利用上下(内外)泵之间的环空完成进液、排液,减少了泵的长度。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分采效果。  相似文献   
3.
Cu-Sn-Ti三元系及其相关的3个二元系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实验制备了Ti/Sn和Cu/Sn固-液扩散偶及Cu/Ti二元固相扩散偶,经电子显微和探针观测发现: Ti/Sn固-液扩散偶在873K下退火30~160min,只生成1个Sn3Ti2中间相; Cu/Sn固-液扩散偶在808K下退火10min时也只生成1个Cu3Sn中间相,但退火时间延长至30min时在Cu与Cu3Sn界面上生成Cu41Sn11,退火60min后在Cu与Cu41Sn11之间又生成了bcc-a2; Cu/Ti二元固相扩散偶在1023K下退火1000h后,在其界面处生成了CuTi2、CuTi、Cu4Ti3、Cu4Ti 4个化合物,而Cu3Ti2相并未在扩散偶中出现.还采用最大驱动力模型对上述3个二元系的界面反应过程进行了计算并成功解释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4.
文章依据胜任力理论与内创业者角色特征,指出内创业者胜任力包含工作技能、个性特征等五大要素,据此构建内创业者胜任力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赋权对灰色多层次评价方法进行改进:由AHP、熵权法求得主观权与客观权,求解线性规划得到对主、客观权加权的权重,构造综合权重后进行灰色评价。实例应用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
西峰油田投入开发后,由于原油饱和压力大,油井井底脱气严重,严重影响油井日常生产,要控制油井套管套压,就需要准确测试套管气量。文中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套管气量测试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同时也指出测试时应注意的事项,对油井的日常生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弓网系统静态接触电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弓网良好接触是保障机车稳定受流的关键,合适的弓网接触压力是弓网稳定可靠受流的基础。笔者研究了不同接触压力、牵引电流条件下的弓网静态接触电阻,并得到了弓网接触电阻的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弓网静态时接触电阻随接触压力、牵引电流增大而减小,接触压力小于70~80 N,接触电阻所接触压力的增加,接触电阻激剧减少;大于70~80 N后,接触电阻随接触压力的变化不明显,近似恒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富水深大基坑围护工程的设计、主要施工方案、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对策进行了详细阐述。为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基坑施工应在认清地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特点综合考虑,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高含蜡原油生产中析蜡和熔蜡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激光测试高压原油析蜡点的最新方法,对井筒中原油的析蜡规律和地层中原油的熔蜡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气原油比脱气原油的析蜡点温度低;井筒中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原油析蜡点随压力下降而下降;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原油析蜡点随压力下降而升高;地层条件下熔蜡温度比析蜡温度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岩心室内实验,分析了西峰油田储层孔隙结构参数、喉道峰值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储层空隙结构以细喉道和微细喉道为主,喉道半径主体分布在0.1μm~4μm之间,其最大值为4μm;储层粘土矿物实验数据表明,储层存在酸敏、速敏和水敏的潜在危害;这些结论对西峰油田油水井开展各种增产增注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峰油田长8储层裂缝特征及对生产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分析了西峰油田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显示该区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以高角度裂缝为主;储层裂缝受现应力场的影响,通常与现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近平行;储层裂缝的发育程度受岩性、沉积微相等因素控制;储层裂缝的存在,提高了该区致密砂岩储层的渗透性,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又影响油井产能和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