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劲峰 《川菜》2012,(12):44-45
年夜饭预订开始进入紧俏期,以往各类宴会餐饮订单合同中,令消费者头疼不已的乱收定金、加收服务费等“霸王条款”乱象在武汉有望得到治理。记者从武汉市工商部门获悉,武汉市近日在汉阳区首次出台宴会订单合同示范文本,治理餐饮合同中的各类“霸王条款”。  相似文献   
2.
生产中许多构件需要同时具备高强度和高塑性,而碳钢中的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中保留部分残余奥氏体能得到高强度与高塑性的配合.对三种常规碳钢进行了相变处理,利用光学金相、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观察,以及拉伸、弯曲等试验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对这三种碳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组织与性能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化学成分为0.32%C、1.5%Mn和0.35%Si的碳钢在860℃奥氏体化后进行420℃等温处理,能够获得这种复相组织,满足构件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β-胡萝卜素的热解行为,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结合自行设计的剑桥滤片捕集装置,研究了空气氛围下β-胡萝卜素44种热解逸出产物相对含量随着温度段的动态变化情况,并推测了β-胡萝卜素的热解机理。在10 ℃/min的升温速率、400 mL/min空气流量下,通过对β-胡萝卜素进行TG/DTA分析,得到其主要热失重区间为200~450 ℃。按50 ℃为一次取样间隔,将整个热失重区间划分为5个小的温度段,各个温度段的逸出产物经捕集处理后,依次进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根据各温度段下总离子流色谱图的总峰面积以及实际质量损失占总质量的百分比来验证了剑桥滤片装置的捕集效果。结果表明,该剑桥滤片装置捕集效果明显;β-胡萝卜素的热解产物主要集中在250~300 ℃、300~350 ℃两个温度段逸出;热解产物中生成了β-环柠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β-紫罗兰酮、β-环氧-紫罗兰酮等一些非常重要的香味物质;44种热解产物的相对含量随着温度段的变化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滤棒长度对卷烟主流烟气中一氧化碳(CO)、氢氰酸(HCN)、NNK、氨、苯并[a]芘、苯酚及巴豆醛等7种有害物质的影响,制造出滤棒长度分别为30,27,24,21 mm的4种卷烟,测定其主流烟气中单位焦油的7种有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卷烟主流烟气中单位焦油苯并[a]芘、巴豆醛、CO的含量随滤棒长度减小而减少;HCN、NNK、NH3、苯酚的含量则有相反的变化规律;而卷烟主流烟气中单位焦油的危害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设计和建立了剑桥滤片捕集装置-热重(Thermogravimetry,TG)-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系统,按照划分温度段收集的方法,将其应用于低温下纤维素热解形成苯并[a]芘过程的研究,以验证该联用系统的可靠性。在10℃/min升温速率、200 mL/min氮气流速下,用剑桥滤片装置分别对纤维素主失重区间内270℃-450℃和450℃-600℃两个温度段的逸出气体进行捕集、萃取,并采用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在升温速率和载气流速不变的情况下,用直径为8 mm的小型剑桥滤片,并保持剑桥滤片入口与出口处流量一致的情况下捕集效果均达到最佳;2)低温下纤维素热解形成苯并[a]芘的过程随着温度段的变化而变化,450℃-600℃温度段内的生成量远大于270℃-450℃温度段;3)低温下苯并[a]芘生成量与文献报道值接近,同时各温度段下苯并[a]芘生成量的相对标准偏差(n=3)均小于10%,验证了该联用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微观水驱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研究了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微观水驱油特征。实验表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分流河道沉积驱油效率无多大差异,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驱油效率随压力的升高而上升。三间房组的油层裂缝80%为充填缝,对水驱油过程无多大影响。由于三间房组油层强亲水,自吸对提高油层驱油效率是有利的。三间房组油层微观水驱油效率总体上高于安塞油田王窑区、科尔康油田白2块、五号桩油田桩23块三个低渗透油田(区块)。  相似文献   
7.
利用油层取芯制作的真实砂岩微观模型进行了组合实验,研究了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与驱油效率的关系,认为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以渗透变异系数V超过0.75~0.8,渗透率级差Jb〉10,突进系数Tk〉2.5,以后总体驱油效率下降明显,并据此分析了鄯善油田三间房油藏的有利开发区。  相似文献   
8.
砂岩模型两相驱替实验中油层润湿性的判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砂岩模型两相驱替实验过程中,判断油层润湿性应注意以下问题:(1) 应注意砂岩模型及实验流体的可靠性,充分考虑模型制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及实验流体真实程度对润湿性的影响;(2) 应保证润湿性判断方法的正确性。在利用水驱油方式及水驱油之后的油、水分布状态判断岩石润湿性时,应综合其他方法进行判断;利用孔道中油水弯液面判断润湿性时,应同时观察大小孔道的弯液面,并防止润湿滞后的影响;在利用油水两相自吸量的比较判断润湿性时,应在孔隙空间内部流体状态相似下进行。  相似文献   
9.
以春性早熟甘蓝型油菜花油8号、油菜品种Legency及半冬性晚熟甘蓝型油菜株系020010为亲本配制三交种;从DH群体中筛选出千粒重超过5.0g特大籽粒新种质。2007-2009年的多点试验中,5个大粒株系千粒重性状表现稳定,年度间变幅为10%~15%;与杂交种云油杂2号比较,株系DL01和DL02分别增产30.6%和20.4%。  相似文献   
10.
应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对安塞长6特低渗透油层见水后的水驱油机理及特征观察分析认为:贾敏效应对见水后的水驱油效率影响突出,表现形式为注水阻力增大、注入压力升高。随注入压力的增加,注入水形成新的渗流通道后使原已形成的水流通道“锁死”;残留于孔隙喉道处的油滴受毛细管附加阻力影响只发生变形而难以运移。在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影响下,长6油层中流体的渗流仅作用在部分连通较好的大孔隙内,当注入0.5~0.8倍于孔隙体积的注入水后,油井均已见水。残留于水洗通道中的油滴在水动力作用下不断发生卡断-聚并-再卡断的过程为见水后驱油效率增加的方式之一。在裂缝发育带水驱油的形式主要取决于孔隙渗透率、裂缝渗透率以及驱替压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