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二维材料硅烯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锂电负极材料,然而其难以单独稳定存在,通过元素掺杂可有效提高其结构稳定性。锗(Ge)不仅具有与硅(Si)相同的价电子结构,同时锗烯具有更高的电子电导率,并表现出更好的电化学性能。本工作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Ge掺杂对硅烯储锂行为的影响。分别对Si17Ge的结构稳定性、吸附能力、扩散行为、理论比容量、开路电压和电子电导率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掺杂Ge后,Si17Ge仍保持着硅烯原有的六角晶格结构,表现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吸附能和扩散能垒表明Ge的掺杂可提高硅烯对锂的吸附能力以及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扩散能力。通过开路电压以及吸附能计算推测Si17Ge最大可吸附18个Li,同时具有高达876.85 mAh/g的理论比容量,与已有的二维材料相比,显示出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低的扩散能垒。态密度分析显示Si17Ge吸附少量锂后,费米能级处的DOS因Li的吸附得到了增强,体系表现出金属性。当Si17Ge吸附较高浓度锂时,Li18Si17Ge的费米能级处出现明显带隙,整个体系从导体变为半导体。本研究将为二维硅基材料以及其他二维材料的设计提供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25%苯氧喹啉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方法]采用的色谱条件为ODS C18不锈钢柱,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检测波长235 nm,以乙腈-水(体积比75∶2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结果]外标法对制剂中的苯氧喹啉进行定量分析,在50.6~253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有效成分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8%,测定出该分析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085,变异系数为0.34%。[结论]该分析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生产质检中的产品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冷喷涂制备锂离子电池硅(Si)基负极的电化学性能,探究冷喷涂制备硅基负极结合特性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涂覆和冷喷涂制备硅基负极,利用剥离强度试验测试活性材料与集流体的结合强度。通过扫描电镜表征充放电前后电极表面及断面形貌,分析2种电极的结构稳定性。通过观察单颗粒子沉积形貌,研究硅颗粒的沉积特性。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分别研究电极的循环性能和动力学特性。结果 在相同剥离条件下,Si–喷涂样品结合强度高,且剥离现象出现较晚,Si–喷涂样品的平均载荷为2.04 N,大于Si–涂覆样品的平均载荷(1.51 N)。Si–涂覆电极材料与集流体的贴合度较差,铜箔与涂层以及涂层材料内部均存在大量的孔隙结构,Si–喷涂电极活性材料均匀沉积于铜箔表面簇状的缝隙中,涂层较薄,未能覆盖簇状凸起。硅颗粒无法连续沉积形成较厚的涂层,仅以嵌入的方式沉积于铜箔表面。Si–涂覆电极循环200次后,容量仅剩51 mAh/g,而Si–喷涂电极循环200次后,容量高达240 mAh/g。Si–喷涂电极的Rct比Si–涂覆小,说明Si–喷涂电极的嵌入式结构利于电荷的转移。Si–涂覆电极的锂离子扩...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50:40:10,加入0.01%三乙胺)为流动相,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波长245 nm),用外标法对15%甲维.吡虫啉悬浮剂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方法中甲维盐和吡虫啉标准偏差分别为0.04,0.05,变异系数分别为0.77%,0.4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7%,100.04%。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硅基负极的体积效应以改善其循环性能,采用球磨法制备了具有包覆形貌的铜硅复合粉末作为电极材料。结果表明:增加铜组分的比例和铜粉的粒度有利于形成包覆结构和Cu-Si合金,5种不同粒度的磨球混合球磨时磨球和粉末温度最高。将不同球磨时间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谱图进行定量分析,1h就有少量的Cu3Si和Cu15Si4生成,球磨时间增加,Cu3Si和Cu15Si4含量不断增多,Cu和Si单质相应减少,球磨8h后,各相含量变化不大,趋于稳定。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相比纯Si电极,Cu100-xSix电极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但随着铜含量的增加,反应动力学减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