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井下主排水系统工艺流程及其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煤矿井下主排水系统的相关工艺流程,总结了煤矿井下主排水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煤矿井下主排水自动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和软件控制策略。该系统通过井下控制主站的决策控制对排水设备的运行过程和运行状态进行自动控制与监测,使排水设备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同时可根据峰谷分时电价、水仓水位及涌水量情况控制水泵的启停,从而达到有效节约能源、降低劳动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煤矿井下主排水系统中真空管网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煤矿井下主排水系统中3种常用的真空管网设计方法即喷射泵抽真空的管网设计方法、真空泵抽真空的管网设计方法以及喷射泵与真空泵互为冗余的抽真空的真空管网设计方法,同时提出了抽真空管路的旁路设计方法。该3种真空管网设计方法能够充分保证抽真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4.
准噶尔盆地中拐-玛南地区上乌尔禾组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砂砾岩,具有厚度大、横向变化快、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低的特点。砂砾岩储层的关键控制因素为泥质含量,根据泥质含量对上乌尔禾组砂砾岩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含泥砂砾岩和富泥砂砾岩。利用单一的测井曲线难以有效识别研究区的泥质含量,根据常规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利用中子测井曲线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的幅度差来拟合砂砾岩储层泥质含量曲线,再经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来预测砂砾岩优质储层的平面展布,实现了砂砾岩储层的定量化预测。经过钻井证实,这一方法预测结果符合率较高,油气显示良好,展示了本区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和田河干流下游河段河床沉积物竖管试验数据,开展不同竖管试验求参方法的应用与评价工作,选取HTST01试验点进行垂向渗透试验,选取HTST02试验点分别进行水平方向渗透试验和垂向渗透试验,分析传统计算法的渗透系数取值合理性以及其与直线图解法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传统计算法获取的各试验工况渗透系数近似服从具有一定偏度和峰度的非标准正态分布,均具有中等变异性;采用算术平均值进行参数取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而采用随机计算值时参数取值的误差大小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直线图解法能够有效避免随机误差的产生,但其获取的计算结果与传统计算法的算术平均值存在一定差异,其相对误差平均值为10.59%,最大相对误差值超过27.00%。在竖管试验应用过程中,不应忽视计算方法求参取值合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由欧姆龙公司CP1E系列PLC构成的温度控制系统,并阐述了触摸屏与PLC温控系统的串行通信技术。通过实例表明,该系统可靠性高,监控方便。  相似文献   
7.
简述晃电现象及其对石化企业装置连续生产造成的影响,分析比较几种石化企业防晃电技术,提出防晃电改造方案并进行实施,解决了重要机组、泵的"晃电"停机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风城组油气勘探前景,利用微量元素、岩心、岩石薄片、古地貌、测井相、地震相等的综合分析,开展了研究区风城组岩性组合和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风城组是在前陆构造背景、干旱—半干旱气候、水体盐度与水深呈周期性变化的环境下的扇三角洲—碱湖沉积。从坳陷边缘至中心,依次形成盆缘扇三角洲碎屑岩类、斜坡外前缘白云质岩类、斜坡高地火山岩类、低隆带白云质灰质滩坝混积岩类和中心湖盆碱层岩类。根据沉积特征,建立了风城组扇三角洲—碱湖沉积及演化模式。结合沉积相、岩相和油气勘探现状,研究区风城组可划分为盆缘超削带常规油气区、斜坡外前缘致密油气区、湖盆页岩油气区、低凸起周缘常规油气区和高地火山岩常规油气区,7 000 m以浅的勘探有利面积达1.2×104 km2,油气储量达十亿吨级,展现了研究区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内巨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夏子街组异常高阻储层展布及成因,通过岩性、物性及成岩作用特征综合分析,得出如下认识:异常高阻致密层以云化凝灰质砂砾岩为主,内部相对低阻储层以凝灰质粉细砂岩为主,为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剩余粒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裂缝,整体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乌南断裂—风10井断裂夹持的构造高部位应力集中带,垂向上主要集中于异常高阻段内部的相对低阻凝灰质粉细砂岩内.异常高阻体成因与云化作用有关,深部富含Ca2+、Mg2+的火山热液沿断裂上移,在靠近断裂的构造高部位、高凝灰质+砂砾岩组成的刚-粗岩性组合带内,火山热液循环充分,云化程度较高,形成异常高阻致密层;内部较细粒级的粉细砂岩段云化程度较低,后期风城组烃源岩有机质生烃排出的有机酸性溶蚀流体沿断裂系统对该段的易溶安山质、流纹质、长石及部分云质组分选择性溶蚀,形成相对低阻储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人水下航行器(UUV)集群围捕策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的UUV集群围捕策略.首先根据UUV的运动学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阿波罗尼斯圆的UUV集群围捕模型,针对UUV集群是否对目标UUV形成包围圈进行讨论,对目标的逃逸策略进行了设计.综合上述研究,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UUV集群围捕策略,根据目标UUV所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