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曾纪龙 《化学工业》2005,23(7):10-11
1大型煤制甲醇工艺是国情的需要 2001年,我国煤资源量达1万亿t,约占世界煤储量的11%~12%,随着煤气化技术,甲醇合成技术和设备、机械加工技术的进步,甲醇的装置规模均在2 000~3000 t/d,最大已达7000t/d.  相似文献   
2.
大型煤制甲醇的气化与合成工艺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大型煤制甲醇工艺是国情的需要 2001年,我国煤资源量达1万亿t,约占世界煤储量的11%~12%.随着煤气化技术,甲醇合成技术和设备、机械加工技术的进步.甲醇的装置规模均在2000~3000t/d,最大已达7000t/d。  相似文献   
3.
甲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同时甲醇作为燃料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国内生产甲醇的原料70%是天然气.采用以天然气为原料、一段蒸汽转化制得的甲醇合成气,其(H2-CO2),(CO CO)比为2.8—3.0.与甲醇合成最佳(H2-CO2)/(CO CO)比为2.05相比,H2过量,  相似文献   
4.
气和煤合成甲醇的原料路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气煤联产甲醇氢碳互补的工艺原理,比较天然气、煤和气煤联产甲醇的工艺流程、原料消耗、煤气变换率、CO2排放、动力消耗、投资和经济性,指出气煤联产能起到很好的氢碳互补作用,可使水煤气的变换率为最低,气煤联产无论是在原料消耗、动力消耗、CO2排放,还是在投资和经济性上均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较优的甲醇合成原料路线.  相似文献   
5.
周芳  曾纪龙  姜波 《化工设计》2012,(1):9-10,48,1
结合某大型甲醇装置水压试验的实施情况,就试压方案和试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设计和操作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制甲醇补碳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曾纪龙 《化工设计》2004,14(4):42-44,48
分析了天然气制甲醇补碳的原理、途径、不节能的原因、合理的扩产规模和补CO2 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国内外煤直接液化主要技术及特点,通过分析,得出10 MPa褐煤低压加氢液化技术是可行的,介绍了褐煤低压加氢液化技术的特点和主要流程,该技术采用一步法制油煤浆、过滤分离固液及干馏-激冷的残渣处理工艺,为褐煤液化和液化残渣处理提供一条新思路。对比了高、低压加氢液化的技术参数、工艺特点、煤耗和产品的费用,探讨了褐煤低压加氢液化下游产品的开发,认为开发高附加值油品以及针状焦、泡沫炭、碳纤维等碳材料可显著提高低压加氢液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陕西兴化公司的油改气项目 ,为我国单系列生产规模为 80kt/a合成氨 ,改为最大的纯氧换热转化装置的成功典范。这套装置由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设计 ,陕西兴化公司负责建设。渣油改气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和催化转化技术 ,该套装置采用国内最新技术 ,即纯氧换热式转化 ,它是生产合成氨和甲醇的“双节”新工艺 ,既节省天然气 ,又节省能耗。同非催化部分氧化相比 ,吨氨可节省天然气 15 0Nm3 ,节省氧气 2 0 0Nm3 。并且设备全部由国内制造 ,与同类引进装置相比 ,可节省投资 1/ 3。陕西兴化油改气装置于 2 0 0 1年 3月 7日一次投氧成功 ,…  相似文献   
9.
大型煤制甲醇的气化和合成工艺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纪龙 《煤化工》2005,33(5):1-5
阐述了大型煤制甲醇装置中煤气化和甲醇合成的工艺路线选择。对比了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三种气化工艺,得出:大型煤制甲醇的煤气化宜选气流床气化技术;对比了干粉煤气化和水煤浆气化两种流化床工艺,得出:前者优于后者。并以固定床的甲醇合成为例,介绍了串塔合成流程和双级合成流程以及几种大型甲醇合成塔的选用。  相似文献   
10.
纯氧换热转化合成甲醇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纪龙 《化工设计》1997,7(4):32-36
纯氧换热转化合成甲醇工艺是国内首创,并在国际上首先实现工业化。文中阐述该新工艺的节能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难点:(1)引燃;(2)传热强化与膨胀差;(3)纯氧部分氧化的超温。还介绍了难点的突破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