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纳米丁苯吡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力学性能测定、热失重、原子力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平均粒径为100min的丁苯吡弹性纳米粒子增韧的环氧树脂的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纳米丁苯吡可在环氧树脂中达到纳米级分散,能明显增韧环氧树脂,同时还可提高其耐热性,用量控制在10—15份时增韧效果最好。当其用量大于25份时,由于共混体系的粘度变大,纳米粒子易于结团成束,导致增韧效果减弱。固化条件也对增韧效果有较大影响,较好的固化条件为120℃预固化1h,140℃后固化12h。  相似文献   
2.
针对家用电冰箱的碳排放评价问题,本文在分析家用冰箱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基础上,引用了调整容积的概念统一冰箱产品的功能描述,并基于产品功能与其生命周期碳排放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家用冰箱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为设计人员进行电冰箱的低碳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大部分的废弃塑料在自然环境下无法自行降解,成为了严重的污染源。所以科研工作者们也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回收再利用方法以期解决废旧热固性塑料的再生利用问题。本文综述了近期的物理回收(共混)和化学回收方法(解交联技术),探讨热固性塑料的回收再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未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存在质脆、冲击性能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针对这些不足,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改性研究。介绍了近几年来研究较为深入的互穿网络聚合物(IPN)、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核壳聚合物(CSP)、纳米粒子等几种增韧环氧树脂的方法及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由油酸和三乙烯四胺合成了环氧树脂增韧剂油酰多胺,并研究了油酰多胺的结构及其对环氧树脂三乙烯四胺的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油酰多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简支梁冲击实验机研究了油酰多胺对固化物耐冲击性的影响,使用热变形仪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固化物热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适量的油酰多胺可以提高固化物的耐冲击强度,对固化物的硬度改变不大,使热变形温度略有降低,使起始分解温度略高。  相似文献   
6.
将环氧树脂和多聚磷酸直接反应后用氨水中和,制得了含磷18.5%且与环氧树脂相容性较好的新型环氧多聚磷酸铵(EPPA)阻燃剂。用极限氧指数、冲击强度、硬度、热失重等测试方法研究了EPPA对环氧树脂二乙烯三胺固化物阻燃性以及其它各种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对环氧树脂固化物有较好的阻燃作用,适量添加EPPA可大幅提高固化物的韧性,并且对固化物的硬度以及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量的增多,由此也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聚丙烯(PP)等作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含量最多的高分子材料,其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直接填埋带来的二次环境污染可能性很大,加之其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针对这些废塑料的不当处理,将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废塑料进行回收利用,这既能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又能缓解环境压力.本文归纳了影响ABS、HIPS、PP等塑料的老化作用因素及老化对分子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并基于此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们对这些废塑料的性能修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近几年来研究的几种纳米粒子对环氧树脂韧性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9.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诺 《华中建筑》1997,15(3):24-25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曹诺1建筑与艺术的关系在一般人看来,“建筑”与“艺术”一个是工程学科,一个是艺术学科,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建筑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专业特点,又产生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建筑文化”等等这些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水性环氧树脂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诺  罗方敏  肖卫东 《粘接》2005,26(6):46-47,49
总结了近期国内外水性环氧树脂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