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醋酸乙烯酯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以单体自交联制得高吸油性树脂。对影响其吸油性能的多种因素,如单体配比、引发剂、油水相比的用量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的高吸油性树脂吸苯最高达16.1g/g,吸甲苯为14.8g/g,吸环己烷为13.3g/g,吸煤油为12.5g/g,可用于河面、海洋浮油的回收及工厂废水处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光纤油膏是光缆中必不可少的新型防水材料,光纤油膏直接与光纤接触,质量指标要求很高.在国内原料无法满足生产高质量的光纤油膏的前提下,用自制的主要原料高吸油性聚合物、抗下垂剂进一步与石油烃、有机增稠剂、无机填料充分混合均匀,制成了析氢值低、油分离小、锥入度大、高低温性能好、指标达到进口指标的光纤油膏.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进行共聚合,聚合体系中并不加入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得自交联型高吸油性树脂,测定了树脂的吸油性能。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树脂吸油性能的诸多因素,包括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油水相比等。结果表明:树脂的吸油倍率随着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油水相比的变化而出现一最佳值,而且树脂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并不相同,其吸油倍率依次为:甲苯>苯>环己烷>煤油,吸收甲苯可达21.5gg-1, 吸收苯可达20.5gg-1,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不同这一现象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同时,还测定了树脂的吸油速率和热失重曲线,结果说明树脂在吸油4小时后达到饱和吸收,在370℃以下不分解,说明该树脂在常温下稳定,是一种理想的工业用废液的处理剂。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射下均聚和共聚反应机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单体均聚和共聚反应机理。利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乙醇中的自由基捕捉剂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捕捉自由基,验证反应是否为自由基历程。研究了一些单体体系如烯丙基硫脲(AT)和马来酸二丁基锡(DBTM)或单体与载体(A12O3或SiO2)混合存在下的体系。同样,共聚反应如DBTM—AT和DBTM—硬脂酸乙烯酯(SAVE)也进行了相似的聚合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以引发共聚反应,且符合自由基机理。载体可以促进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钐离子(Ⅲ)与苯代三聚氰胺与均苯四酸二酐缩聚并亚酰化后的产物聚酰亚胺的固相配位反应,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功率),稀土离子和聚合物的配比以及温度等因素对配合物产率及配合物中钐离了含量的影响,测量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13C固体核磁共振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并推测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用络合滴定法测定了配合物中钐离子的含量,通过荧光发射光谱测量了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考察了荧光发射强度和配合物中钐离子含量之间的关系,并与相应的常规加热配位进行比较,通过磁化曲线测量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此类配合物只表现出较弱的钐离子的特征荧光峰,说明钐离子的第一激发态能级和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之间不能很好地匹配,但是荧光发射强度随配合物中钐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说明钐离子在配合物中是均匀分布的,另外配合物显示出稀土离子优良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