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常规混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时存在的药剂成本高、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对比研究了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的效果,并采用响应面法(RSM)建立了浊度、UV254及CODMn去除率与流量、混凝剂投加量及预氧化剂投加量间的二次回归模型,研究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预氧化-微涡流絮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在降低颗粒排斥力和去除有机污染物方面优于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结合Design-Expert软件预测值与验证实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流量为6.5 m3/h(絮凝时间为15.7 min)、PAC投加量为20.8 mg/L、KMnO4投加量为1.0 mg/L,此条件下浊度、UV254、CODMn去除率分别为90.69%、69.26%、67.99%。优化后的工艺可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唐安中  徐琪珂 《化工进展》2021,40(12):6889-6896
水体中的腐殖酸类天然有机物是影响水质重要因素之一,仅靠常规工艺难以去除水中腐殖质。氧化及其联用技术因效率高、能耗低、适用范围广,逐步成为去除此类污染物的预处理技术,臭氧、高锰酸钾等氧化剂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特点,已取代传统氧化剂-氯气,能有效将水中天然有机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分解为无毒小分子物质,且降低了饮用水水质致突变风险,其中,臭氧在安全性和副作用方面更具优势,但单一氧化技术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针对国内外不同水体状况,本文详细比较了氧化-混凝等联用技术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氧化机理、协同作用、去除效果和应用状况,探讨了不同的氧化及其联用技术去除水中NOM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表明氧化技术组合工艺已成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主流工艺,并指出预氧化-膜联用技术因其良好的协同性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