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半导体激光器稳频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具有窄线宽和较高频率稳定性的半导体激光器,在高分辨率激光光谱、原子频率标准、大气和环境监测、光通信等众多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因此半导体激光器的稳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较为全面的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各种半导体激光器稳频技术,简要介绍了各稳频技术的实验方案及基本原理;对各方案的特点、能够达到的频率稳定水平、优缺点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半导体激光器稳频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负载阿霉素的叶酸修饰的氧化石墨烯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首先制备由叶酸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记为FA/GO,然后将该复合物对药物阿霉素进行负载,记为FA/GO/DOX,通过与空白组(FA/GO)的对比分析,观察其药物负载和释放行为,选择Hela细胞作为模型进行细胞实验,考察其细胞形态、细胞毒性和生物安全性,对FA/GO/DOX载药系统的靶向性、细胞毒性和安全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发现该材料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前瞻性评估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表达变化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62例HCC患者分别于TACE术前、术后4周测血清IGF-2值,术后6个月评估远处转移发生情况.结果 62例HCC患者术前血清IGF-2值为(6.74±0.04)pg/ml,术后血清IGF-2值较术前增高(P<0.05).在碘油分布不均匀及门静脉癌栓组中,血清IGF-2值增高.血清IGF-2升高者中,半年内有20例发生远处转移,而血清IGF-2值下降组仅2例.结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超声的组织损伤无损检测在HIFU临床的推广与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相关距离的快速算法,通过对辐照前后HIFU焦域位置超声图像进行二维亚像素级互相关分析,追踪超声图像的中特征点的位移及变化,从而对HIFU焦域位置生物组织的细微热损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超声图像亚像素级相关分析矢量场可反映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的位置,其相关距离可以辅助探测组织束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Gen)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黏附、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Transwell、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三羟基异黄酮作用后,SMMC7721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及其Snail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Genistein可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同一时间不同浓度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有明显差异(P<0.01),相同浓度下作用48 h和72 h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24 h组(P<0.01).低毒剂量(10μmol/L)三羟基异黄酮作用SMMC7721细胞30、60、90和120 min时,细胞的黏附能力明显降低(P<0.01),各时间点细胞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29.22%、27.35%、26.58%和24.19%.10μmol/L三羟基异黄酮作用SMMC7721细胞24 h后,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抑制率分别为54.79%和55.42%.10μmol/L三羟基异黄酮作用SMMC7721细胞3、5和7d后,细胞Snai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5).结论 三羟基异黄酮能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低毒剂量的三羟基异黄酮具有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黏附、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其抗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可能与下调细胞Snai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人体胆道系统结石性能及存在条件特点,从临床医疗要求出发,着重对炸药品种选择,微爆器类型及其结构条件参数和安全性能,结石实物样品体外破碎效果,微爆器爆炸作用过程及其冲击波压力分布和爆炸反应产物数量、组成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大量试验和观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用微爆器爆炸以破碎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管、胆总管、胆囊)结石的临床手术应用,在世界上首次解决了运用微爆炸技术破碎人体胆道系统结石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人体胆石症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A simple electrochemical method for the in situ preparation of homogeneously dispersed gold-polyaniline core/shell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with controlled size on the highly oriented pyrolytic graphite(HOPG)was demonstrated.The HOPG surface was modified preferentially by covalent bonding of a two-dimensional 4-aminophenyl monolayer employing diazonium chemistry.AuCl4 -ions were attached to the Ar-NH2 termination and reduced electrochemically.This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Au nuclei that could be further grown into gold nanoparticles.The formation of polyaniline as the shell wrap of Au nanoparticle was established by localized electro-polymerization.These core-shell nanocomposites prepared were characterized by AFM and cyclic voltammetr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ld-polyaniline core-shell composites on HOPG have a mean particle size of 100 nm in diameter and the polyaniline shell thickness is about 15 nm.  相似文献   
9.
就激光诱导自体荧光技术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及其用于大发肠癌早期诊断的科学依据和使用方法进行了阐述,并说明荧光早期癌诊断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对建立大肠癌早期实时诊断专家系统提出展望,揭示了在诊断领域新技术与医学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盐酸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 盐酸表柔比星和奥沙利铂单独及联合给药用MTT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凋亡情况,用DNA ladder检测DNA的裂解情况。结果: 人肝癌HepG2细胞经奥沙利铂、盐酸表柔比星以及两者联合作用后,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均能出现细胞抑制作用,并且均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效应,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抑制率明显增高,q值大部分为 0.85~1.15,呈现明显的相加作用,在(35+5) μg/mL 组作用 24 h,(20+2) μg/mL 组作用48、72 h 时两组实验组q值<0.85,出现拮抗作用。(25+3) μg/mL 组作用 24 h 为最佳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结论: 奥沙利铂及盐酸表柔比星对肝癌HepG2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两药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