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海上L油田开展弱凝胶驱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弱凝胶驱结束后,油田含水快速回升,开发效果明显变差,水驱前缘通过优势渗流通道快速突破到生产井,注采比大幅提升[1-7].为了进一步提高L油田化学驱后的开发效果,开展地层吸液剖面分析,并提出中低渗透层降压解堵综合治理方案.通过注入井测试资料分析认为,厚层顶部吸水量持续增大,吸水厚度逐渐减小、向顶部集中,中低渗层吸液量少,层间剖面返转较明显,剖面变化复杂.针对厚油层提出优势渗流通道封堵技术,采用微米网状凝胶封堵厚层顶部高渗条带,封堵后水驱压差增大150%~400%,封堵效果较好;中低渗层采用化学解堵技术,堵塞物降黏率达92%,中低渗岩心吸液比例提高13.5%.  相似文献   
2.
渤海S油田具有疏松砂岩、井距大的特点,化学驱结束后出现了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以及非均质性增强的特点,为油田后续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本研究针对渤海S油田化学驱后存在的问题,结合海上油田平台空间有限的特点,从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这两点出发,提出了更加适用于海上油田的聚驱后"堵+调+驱洗"多段塞组合增效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堵段塞的强封堵能力,调段塞的调剖能力,驱洗段塞的高洗油效率,将三者顺序组合起来,发挥"堵剂开路,深调相伴,全局驱洗"的协同增效作用,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利用物模实验研究的方法验证了"堵+调+驱洗"多段塞组合增效技术能实现"1+1>2"的增油效果;同时,海上油田矿场试验效果也表明,BH井组在注入堵段塞后油组视吸水指数降幅达46.33%,受益井日产油量上升10%,"堵+调+驱洗"多段塞组合增效技术可实现矿场应用中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从而发挥降水增油和改善开发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组定时截尾无失效数据的迭代Baye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组定时截尾无失效数据,文中提出了失效概率的迭代Bayes估计和迭代多层Bayes估计,给出了迭代估计的两个性质.在某型液压泵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假定下,给出了液压泵无失效数据情形可靠度的估计,并对不同方法得到的估计结果做了随机模拟,说明了迭代多层Bayes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若化学驱阶段一直采用单一的聚合物作为驱替介质,则较易发生剖面反转,使注入液沿高渗层突进,低渗层少进或不进,一旦水流优势通道形成,含水将快速回升,导致聚驱有效期短,效果变差,聚驱效率变低.为了提高聚驱效率,研制了在渤海Z油田聚驱中后期能够发挥"调"和"驱"协同增效作用的高粘界面活性聚合物体系以及速溶交联聚合物增效体系,并通过室内实验对2种体系及普通AP-P4聚合物进行溶液性能、注入性及驱油性能的对比研究,从而优选出了更适合渤海Z油田的聚驱中后期增效体系,达到改善注聚开发效果、提高聚驱采收率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粘界面活性聚合物及速溶交联聚合物体系均具有较好的耐温性能、增粘效果及注入性,高粘界面活性聚合物界面活性较强,速溶交联聚合物体系具有良好的成胶性能,均符合现场施工要求.3种体系驱油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粘界面活性聚合物系>交联聚合物增效体系>普通聚合物AP-P4体系,推选高粘界面活性聚合物作为渤海Z油田聚驱中后期调驱增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渤海L化学驱油田的地质油藏条件和开发特征出发,通过现代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和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等方法,针对L油田化学驱期间及之后出现的剖面反转、大孔道和高渗条带问题,开展了对L油田深部调剖调驱体系的优选及工艺技术参数的优化研究。分别对普通聚合物溶液、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和聚合物微球、Cr~(3+)聚合物凝胶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筛选出Cr~(3+)聚合物凝胶作为L油田聚驱后进一步改善驱油效果的主要调驱剂;以"产出/投入"比、原油资源最大化利用为主要参考因素,确定了渤海L油田化学驱后调驱剂最佳段塞尺寸为0.2~0.4PV。  相似文献   
6.
针对动态环境下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改进D*Lite算法;该算法在D*Lite算法的基础上,引入Bresenham画线算法对扩展节点进行可视检测,得到方向任意且避免不必要转折的预规划路径,并建立分辨率高于全局障碍图的局部障碍图,动态存储传感器实时获取的局部环境信息,充分利用局部环境信息实时重规划机器人当前位置到目标点的最优路径,提高算法的规划精度及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大大缩短了路径长度,并且具有可行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7.
对大黄与人参配伍前后浸出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采用沸水浸提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大黄和人参配伍前、后浸提液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14种化合物中,有11种化合物配伍后溶出量增加,3种化合物配伍后溶出量减少。大黄人参配伍使用,有效成分的溶出量有所改变,为阐明大黄与人参配伍用药的药理学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D*Lite算法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效率,提出3种基于D*Lite算法的估价函数。研究函数的特性及其构造原则,结合Aε*算法的特点,利用估价函数的可纳性约束设计其改进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减少扩展节点的数量,提高搜索效率,并保证其解在一定范围内的最优性。  相似文献   
9.
海上J油田聚驱后开展二元复合驱实验,已累计实施8井次现场施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止到目前累计增油100×10~4m~3。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问题,如井口注入压力接近流程上限、受益井含水上升速度快等,严重影响了近年来化学驱开发效果。因此以二元复合驱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和评价得到性能改进的二元驱油体系,与现场实际使用体系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改进二元驱油体系可以有效减少干粉溶解时间,并获得较高黏度,可以很好的分散乳化原油,剪切黏度保留率高。物模驱油实验结果显示,改进二元体系与现场使用体系相比较可以提高采收率值1.54%,体现较好的驱油效果。现场实验证明在相同的注入条件下,新体系溶解速度快、效果好,可以维持比较高的溶液黏度,入井液与原有体系相比提高黏度13%。  相似文献   
10.
渤海SZ油田聚合物驱注入体系性能受注聚管线腐蚀的影响较大,为此开展了注聚管线腐蚀产物Fe~(3+)/Fe~(2+)对注入体系黏度的影响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渤海SZ油田注入水金属离子浓度高,对注入系统管线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其中Fe~(3+)/Fe~(2+)对聚合物驱注入体系的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亚铁离子在质量浓度超过1 mg/L时聚合物溶液黏损超过25%,影响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现场采用高镍铬油管、螯合剂提升管线耐腐蚀能力,去除或稳定腐蚀产生的亚铁离子、铁离子效果较好,建议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优化药剂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