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粉体输送技术中管道的堵塞问题、磨损问题、静电问题以及输送能力低、高浓度远距离输送困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中介绍了通过改进、更新关键输送管道设备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难题,提出了该特型管道的设计思路、输送原理以及适用的行业领域。  相似文献   
2.
崔意华 《大氮肥》2009,32(3):150-152,157
新型气流床气化炉综合了现有干湿法气流床气化炉的优点,分段设计理念,采用湿法进料和干法气化原理,特殊的激冷器结构,喷嘴设计采用空间多通道设计,煤浆和氧气喷嘴均为单通道结构且单独进料,拉长了着火点与喷嘴头部距离,气化指标好,生产能力大。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褐煤应用技术的现状;借助Aspen plus软件模拟了褐煤干燥脱水工艺;提出了将太阳能集热技术与褐煤干燥技术耦合的技术思想和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该耦合技术具有节能降耗、环境友好、可就地生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GSP加压气流床气化技术工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SP加压气流床气化技术属于干湿两栖气流床气化技术,为近年来强势推广的国外气化技术,其原料适应性强,具有两栖性,既可以是固体物也可以是液态物,气化炉和气化喷嘴设计独特新颖,加料技术先进,尽管代表了气化技术的先进性,但还存在些许弊端.对该技术作了比较详细客观完整的工艺分析.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褐煤液化理论及影响因素,结合湿法气化技术,提出褐煤部分液化、液化残渣气化的分级转化技术,探索褐煤综合化、洁净化、集成化的利用途径。分析表明,褐煤具有较高的加氢液化活性,通过气化与液化技术结合,能够实现褐煤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压力、煤浆浓度、氧煤比对水煤浆气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意华 《化肥设计》2010,48(5):23-26
研究了水煤浆气化技术操作参数的优化途径;分析了气化压力、煤浆浓度、氧煤比(氧碳比、氧浆比)对碳转化率、产气率、冷煤气效率、合成气有效组分含量等水煤浆气化参数的影响;对各参数之间的最佳搭配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各个量的最佳操作值,为气化装置低能耗、高效益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神府煤内水含量高、氧碳比高,不利于湿法气化制备高性能水煤浆。选择神府同一矿区的原煤、洗煤,通过干磨湿配制浆,并对煤浆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的可磨指数HGI与磨矿时间共同决定粉体的粒度分布,粉体粒度与煤浆的流动性及稳定性直接相关,磨矿过程应尽可能使粉体粒度偏细。粒度〉0.20 mm的粉体主要影响煤浆的稳定性,较多的大颗粒会因重力沉降作用导致煤浆性能变差;粒度〈0.076 mm的粉体主要影响煤浆的流动性,合适的质量比配能与大颗粒形成双级或多级级配。SFR、SFX制浆性能较好时粒度〈0.076 mm的粉体分别占45%、50%。  相似文献   
8.
水煤浆分散剂的发展动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水煤浆分散剂的分散机理、种类以及性能特点,分析和论述了国内外水煤浆添加剂的发展动向,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开发新型高分子聚合物分散剂以及不同分散剂之间的复配,是今后水煤浆分散剂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利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了以CO2和干煤粉为主要原料的气流床气化生产CO的工艺技术,研究了该工艺路线和反应条件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室平台实验,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高度吻合,说明采用基于粉煤气流床气化的CO2制CO工艺路线是可行的,进一步分析指出该工艺的两个关键操作指标为温度和压力。研究可为未来放大研究和工艺放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现有洁净煤技术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建议通过改变常规建设模式和设计思路,从技术研发、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消耗、替代能源开发等方面优化升级更新现有技术,以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