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硅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MQ硅树脂可用作改性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在保持较好力学性能(初粘性、持粘性和剥离强度)和绝缘性的同时,可较大地提高硅改性压敏胶的耐高温性能。MQ树脂的结构和压敏胶的性能用29Si-NMR,DSC,粘性等表征。MQ硅树脂含量对硅改性压敏胶性能影响极大,通常MQ硅树脂用量为(0.3~0.5)%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该压敏胶粘剂可以直接涂布于经电晕处理的聚酯膜制备压敏胶粘带,便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锂电池胶带的基本构成、制备方法及不同锂电池胶带的基本特性,对锂电池胶带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应型乳化剂和疏水性单体制备了耐高温、耐电解液的环保型聚丙烯酸酯胶粘剂,讨论了软硬单体配比和功能单体用量对胶粘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其电化学还原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该胶粘剂可用于锂电池胶粘带,在85℃/24 h的锂电池电解液环境中粘接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制备了多组分水性聚有机硅氧烷-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SiUA)阻尼胶,着重探究了TMPTA添加量对PSiUA阻尼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MPTA的添加比例对乳液粒径影响不大;提高TMPTA的加入量有助于提高胶膜的耐水性;随着TMPTA用量的增加,tanδ转变峰位置向高温方向移动,同时tanδ值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双层双联微模块产品中列间空调的交错布置方式和相对布置方式,对微模块整体的框架结构系统和空调管路系统的影响,并对两种布局分别进行了CFD温度场和流速场模拟分析。通过研究分析,两种列间空调的布置方式,对这种双层双联微模块的温度场和流速场整体影响不大,两者都能满足设计条件,达到冷却效果。采用列间空调相对布置的方式虽然带来一定的微模块内列间空调的支管管路弯头接口较多,管路稍微复杂的困扰,但是能够减少微模块底座框架结构的种类,增加可通用的底座数量,可减少微模方框架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安装周期。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酯接枝NR乳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志斌  石永生  周妞  尹朝辉 《粘接》2006,27(3):9-11
以天然胶乳和丙烯酸酯为主单体进行了种子乳液聚合,设计正交实验,详细考查了天然胶乳/丙烯酸酯比例、丙烯酸酯软/硬单体比例、丙烯酸酯功能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丙烯酸酯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得到了稳定的丙烯酸酯接枝NR乳液的优化工艺和配比。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增塑聚乳酸,研究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用量对聚乳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当添加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的质量分数为20%时,聚乳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5.6g/(10min),比未增塑时提高约9倍,断裂伸长率为341.86%,撕裂强度为23.7N/cm,拉伸强度为44.5MPa,玻璃化转变温度从纯聚乳酸的60.1℃降到26.9℃。随着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先下降后升高,断裂伸长率呈上升趋势,撕裂强度先下降后上升最后渐趋于稳定,聚乳酸链段的活动能力增强,增塑效果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当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质量分数≥12%时,共混体系脆冷断面的褶皱、粗糙度和裂纹明显增加,吸收能量能力增强,表现为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为主要原料进行超浓乳液聚合 ,制备了含功能基的单分散性复合物。考察了乳化剂浓度、内相比、聚合程度对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同时 ,用电导滴定法测定了乳胶粒表面羧基的含量 ,探讨了乳化剂浓度、羧酸含量及内相比对羧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乳化剂浓度减小、内相比增加、聚合时间延长、乳胶粒径增大 ,随乳化剂浓度减小、内相比增加、粒子表面羧基减少 ,而羧酸含量对羧基分布的影响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9.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超浓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一种新的乳液聚合方法-超浓乳液聚合物备了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的复合聚合物研究了引发剂的含量,单体体积分数及乳化剂的复配等因素对聚全速率及胶乳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浓乳滞较之本体聚合可得到较高的聚合速率和更大的分子量,且可更容易控制所制备的乳胶粒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聚合物的阻尼机理和阻尼结构,综述了采用不同方法[如物理共混、化学共聚、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和阻尼结构设计等]对PU(聚氨酯)阻尼材料进行改性的研究进展。最后对PU阻尼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