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WC/钢复合材料渗硼中WC颗粒对硼化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粉末渗硼法,对三种WC含量不同的WC/钢复合材料进行渗硼处理.利用SEM、XRD及自制的黑白图片伪彩色处理仪等方法对渗硼层的组织结构、硬度分布、渗硼层厚度及渗硼层内裂纹萌生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WC含量及分布状况对硼化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渗硼后,材料表面可获得高硬度FeB+Fe2B的渗硼层,且随WC含量的增加,Fe2B含量相对增加.在渗硼过程中,WC颗粒对硼化物的生长起阻碍作用,而且含量愈多,阻碍作用愈大,渗硼层愈浅.当WC颗粒的分布方向与渗硼方向平行时,对硼化物生长的阻碍作用最小,渗硼层厚且致密,且在冷却时不易产生裂纹;当WC颗粒的分布方向与渗硼方向垂直时,对硼化物的生长阻碍作用最大,获得的渗硼层较浅,并且在渗层中出现明显的疏松区;当WC粒子呈无序分布,对硼化物的生长阻碍作用介于上面两者之间.硼化物生长时,遇到大颗粒WC其尖端变钝并停止生长;遇到小颗粒WC可以"吞食".  相似文献   
2.
电冶熔铸WC/GCr15钢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择大颗粒WC作增强相,采用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了含27%WC粒子的WC/GCr15钢复合材料,观察了复合材料中WC颗粒与钢基体的结合情况;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室温下复合材料同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WC颗粒部分溶解于钢基体相,两相界面形成厚达数微米的反应层,有效地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比基体材料GCr15钢提高了5倍以上,扫描电镜下的磨痕照片显示:大颗粒WC承担了磨损的主要载荷,实验中没有发生明显脱落的现象,说明界面结合强度在提高复合材料磨损性能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按照大数据定义,油气勘探数据处理工作显然是一种大数据应用模式,而作为油气勘探核心工作平台的勘探云计算中心,其建设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业务数据处理工作需求,在确保计算力分享和协同工作的基础上,勘探云更注重数据存储、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应用业务的支持,对照一般公用云建设模式,勘探私有云建设具备其独特的建设模式。笔者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对照当前大数据应用需求开展勘探私有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企业主营业务的支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线材厂在新品开发过程中对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φ800飞剪采用新技术进行改造:电器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机械方面对减速机传动比进行相应调整,在减速机高速轴上增加飞轮。  相似文献   
5.
对结构设计软件PKPM应用中的几个常见问题,结合现行国家规范,进行剖析,给出设计时的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长螺旋成孔压力灌筑混凝土桩法处理地基的方案,以及施工质量措施。  相似文献   
7.
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环节,安装工程的质量会影响建筑整体的使用质量,机电安装对于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水平决定着安装工程质量。本文从机电设备中安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例出安装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不同的粉磨时间激发不同建筑垃圾粉料的活性,研究物理激发对建筑垃圾活性激发的影响,并进行活性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粉料砂浆的抗折、抗压强度随扮磨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平缓的趋势,当粉磨时间超过40min后,强度基本不再增加;同时粉磨后粉料的活性指数也随粉磨时间增加呈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分析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本人根据多年的分析经验,总结了一些实用的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气体净化、采样、色谱柱以及一机多用等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10.
WC(27%) reinforced steel matrix composites were produced by using an electroslag melting casting techniqu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optical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racial composition between WC particle and steel matrix.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WC particles are partially melted into the steel substrate. At the same time, a reaction layer was detected along with the periphery of WC particle, which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e. A slipping wear (high stress abrasion) test was utilized to understand the wear behavior of this material. Abrasive experiment displays a better wear resistance than unreinforced steel matrix when coarse WC particles are dispersed into it. The coarse particles provide greater wear-resistance than the fine particles and operatively takes on the most applied loads. Additionally, the large particles have not been peeled during the wear process for a long time, which indicates the effect of interfacial reaction on wear behavior at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A double carbide (Fe, W)3C is detected in the interface zone between particles and matrices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