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一步法制备纳米淀粉/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EVM)复合材料,研究偶联剂KH570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添加偶联剂KH570时,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明显提高,但纳米淀粉与EVM基体的相容性较差;偶联剂KH570的加入可以改善纳米淀粉与EVM基体的相容性;随着偶联剂KH570用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硬度、300%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逐渐增大;在本试验范围内,偶联剂KH570用量为2份时,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加油站埋地单层钢制金属油罐腐蚀泄漏造成地下水源及土壤污染,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强制使用不同结构形式的双层储油罐,并对双层储油罐的结构形式、材料选择、强度测试以及环形间隙泄漏检测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相应标准.通过分析国外双层储油罐的基本原理以及两种不同的渗、泄漏监测方法和国内外双层储油罐的发展现状,对几种主要结构形式的双层储油罐进行了特性比较,对目前制约国内双层储油罐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于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重要原因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运用以及创新能力.针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塑料工艺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探索对塑料工艺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改革措施,以培养符合工程教育...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SF双层油罐的结构特点,对SF双层油罐的FRP外壳和微小夹层做了合理的假设和简化。针对双层罐的复合结构,选择了分离式有限元模型,并确定了载荷以及单元划分。针对加油站使用较为广泛的30m3油罐进行了结构强度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钢制内壳承担了油罐的大部分载荷,同时油罐的危险区域在砼鞍座底部外侧边的罐内壁上;微小夹层除在鞍座位置外几乎不承担载荷;FRP外壳在鞍座尖角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此处出现破损的可能性比较大。通过对SF双层罐结构强度的分析,为SF双层罐的设计和安装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堆积发酵的糟醅中分离得到11株酵母菌,对其进行产酒精试验,经TTC平板筛选及试管发酵试验,最终筛选出1株产酒精良好的酵母菌Y2。对Y2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试验和分子鉴定试验,确定Y2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加油站使用埋地储罐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双层罐的类别、结构及性能,叙述了内钢外强化玻璃纤维制双层油罐在安全性、环保性、经济实用性方面的优势,以及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推广应用的情况,双层罐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GO)作为增强体、无水乙醇作为稀释剂,对紫外光固化树脂进行物理改性。通过3D打印制备石墨烯增强光固化树脂试样,研究了石墨烯和GO添加量对光固化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石墨烯相比,GO含有更多的极性含氧基团,能与极性光固化树脂之间形成非共价键,改善了GO在光固化树脂中的均匀分散性。当GO添加量为0.15%时,与纯树脂相比,拉伸强度从27.99 MPa提高至37.31 MPa,提高了约32.30%,冲击强度从17.79 kJ/m2提高至25.48 kJ/m2,提高了约43.00%;与添加0.05%石墨烯相比,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23.67%和13.20%。因此,添加GO对提高光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反向滴定的方法制备了纳米淀粉(NSt),进而制备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淀粉(EVM/NSt)纳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纳米淀粉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EVM/NSt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的纳米淀粉粒径约为130 nm。纳米淀粉的填充对EVM有明显的补强作用,15 phr纳米淀粉使EVM的拉伸强度由2.9 MPa提高到了9.2 MPa。研究还表明,KH570通过化学键合将NSt接枝到EVM基体上,显著改善了纳米淀粉与EVM基体间的界面粘合性,并使淀粉作为第二交联点构建了双重交联体系,从而使EVM/NSt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进一步提高。当加入2.0 phr的KH570时,EVM/NSt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13.2 MPa,伸长率为600%。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埋地油罐的安装特点,对埋地油罐的罐外覆土压力进行了分析。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30m^3埋地钢制油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出埋地油罐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鞍座尖角处罐体外壁面上。分析了砼鞍座的支撑位置及结构尺寸对油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支撑位置A≤400mm时,油罐的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鞍座外侧边缘最低点的罐体内壁面上;当A〉400mm时,油罐的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鞍座尖角处罐体外壁面上。砼鞍座宽度及包角对油罐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相互独立,安装埋地油罐时砼鞍座的支撑位置应尽量靠近封头连接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