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减压膜蒸馏法分离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减压膜蒸馏过程,实验研究了0.22μm的疏水性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了进料温度、进料浓度、进料流速、冷侧压力对膜通量及截留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工艺条件范围内,进料温度、进料流速的提高和进料浓度、冷侧压力的降低有利于膜通量增大;进料温度的提高和进料浓度、进料流速、冷侧压力的降低使截留率增大.降低膜面的水蒸气汽化的表观活化能是提高膜通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利用农林生物质解毒Cr(Ⅵ)是一种廉价的环境修复手段。实验研究了生物质(玉米秸秆、稻壳、锯末)与铬渣的质量比、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等因素对铬渣解毒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生物质对铬渣均有较好解毒效果。在微波功率为800 W,作用时间为5.5 min,生物质与铬渣质量比为3的条件下,铬渣中Cr(Ⅵ)的去除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4.
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建产学研合作联合实验室,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课题组结合重庆地方产业实际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需要,建立了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并建设成为了重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增强产学研合作的力度,改革高校对教师和学生考核方式,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Fe-Ni-P合金改性空心微珠及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表面包覆Fe-Ni-P合金的空心微珠,研究了制备方法及条件对空心玻璃微珠表面改性的影响,并对其吸波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空心玻璃微珠表面镀层中铁、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1%和63.2%,在频率为16.80 GHz处,涂层的反射衰减可达-18.20 dB,且在12.5 ~18.00 GHz频段范围内,反射衰减皆低于-10.00 dB.  相似文献   
6.
菱锰矿浸取及除杂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菱锰矿的浸取方法及除杂工艺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预焙烧浸取法、直接酸浸取法、还原浸取法等浸取工艺及铁、铝、镁、钙、重金属等杂质的净化方法,并对我国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NH4)2S2O8将锰电解液中的Mn2+氧化成MnO2沉淀,去除大量Mn2+,少量的Mn2+用盐酸羟胺来掩蔽,三乙醇胺掩蔽其它杂质,在pH10,以酸性铬蓝K和萘酚绿B为指示剂,EDTA滴定钙镁总量,pH≥12,以钙指示剂,EDTA滴定钙含量,用差减法求得镁含量。考察了氧化剂(NH4)2S2O8用量、酸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除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H4)2S2O8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2倍、pH5~6、沸水浴加热1h时,除锰率达99.8%以上。本方法对电解锰生产厂在中和、硫化除杂和电解过程的样品进行  相似文献   
8.
降低或消除“温度极化”和“浓度极化”是改善膜分离性能的重要途径。微波已经被用于促进各种膜分离过程,例如,气体分离,超滤,渗透蒸发等。微波促进膜分离过程是基于微波热产生特殊的推动力来促进质量传递过程,因此,微波加热可望通过“球体”加热方式降低传质过程中的极化现象。综述了微波促进膜分离过程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微波集成的膜分离过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植物绝缘油的制备及电气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菜籽油和甲醇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离子液体[Bmim]BF4为增溶剂,在微波辐射下制备菜籽油甲酯,并对其电气性能与矿物绝缘油进行了对比。菜籽油甲酯的击穿电压是64.0 kV,相对介电常数是矿物绝缘油的1.4倍;运动黏度为矿物绝缘油的0.6倍;闪点大于170℃,主要性能指标较矿物绝缘油更好。植物绝缘油可完全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是矿物绝缘油的良好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
从金属腐蚀机理出发,研究暴露在大气中的钢铁构件的防腐蚀技术,制备了一种适合于室外钢铁构件且使用非常简便的新型单组分锈蚀转化剂,分析了这种锈蚀转化剂的腐蚀防护原理,并采用现场实验、中性盐雾实验和交流阻抗实验对这种锈蚀转化剂的防腐蚀效果进行了评价,表明其防锈能力要高于目前常用的防锈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