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在不同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α-溴丙烯酰胺型活性染料在蚕丝纤维和羊毛纤维上的上染率、固着率和总固着率,初步探讨这类活性染料在蛋白质纤维上的成键性能,优化此类活性染料染蛋白质纤维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环境下的热处理、湿处理以及等离子处理对Technora纤维力学性能以及表面形态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影响规律和机理。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测试范围内,经热处理后,Technora纤维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湿处理时间对纤维的力学性能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湿处理温度的升高,纤维的断裂强度有所下降。而断裂伸长有小幅度的提高;等离子处理后,纤维表面有刻蚀,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下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环境下的热处理、湿处理以及等离子处理对Technora纤维力学性能以及表面形态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影响规律和机理.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测试范围内,经热处理后,Technora纤维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湿处理时间对纤维的力学性能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湿处理温度的升高,纤维的断裂强度有所下降,而断裂伸长有小幅度的提高;等离子处理后,纤维表面有刻蚀,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下降.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新型活性染料Sumfix HF Red对棉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讨论盐的用量、碱的用量及温度对棉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固色率的影响,选择染色工艺范围;经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确定合适的工艺条件,根据棉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K/S值的差值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对棉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进行同浴染色时的同色性效果影响为:盐用量>碱用量>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Na2SO450g/L,Na2CO310g/L,温度70℃。  相似文献   
6.
唐菊 《上海涂料》2000,(1):33-35
为适应造船行业涂装技术的发展需要,沪东造船厂与有关研究机构及生产厂家联合开发机舱狭小舱室用水性难燃涂料,已在实船上应用成功,并实现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镧TiO2微粒.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分别在太阳光和紫外灯下照射,考察了掺镧TiO2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紫外光下,pH值为6时,用4 g/L掺镧0.25%TiO2降解罗丹明B光催化活性最佳;在太阳光下,pH值为6时,用5 g/L掺镧0.075%TiO2降解罗丹明B光催化活性最佳;加入H2O2都能提高光催化效果,在太阳光下,由于TiO2和H2O2的协同作用,催化降解率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活性艳橙K-G水解反应动力学.当染料溶液中碱基过量时,可视为一级反应.在pH值为13时,ln(A0/A)与反应时间呈线性关系,反应速率常数是pH 8.5时的2.7倍;95℃时,ln(A0/A)与反应时间呈线性关系,反应速率常数是70℃时的3.7倍.  相似文献   
9.
花椒籽油不饱和脂肪酸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增加花椒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稳定性,采用β-环糊精对花椒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包合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适反应条件为β-CD:PUFA=6:1、水:β-CD=4.4:1,此条件下包合28 min,包合率达47.3%.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干燥的包合物色泽、流散性最好,芯材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程度最低,用β-环糊精包合后,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肉制品中4种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醇+氨水+水(7+2+1,v/v/v)提取后,固相萃取净化,经C18柱分离,用紫外检测器检测。4种合成色素分离良好,加标平均回收率为66.7%~99.7%,相对标准偏差1.9%~3.6%。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可应用于测定肉制品中的合成色素,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