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A/O工艺处理丙烯腈生产废水工程中发现,该废水对硝化过程产生强烈的抑制现象,30 d启动中对氨氮无去除效果。通过控制进水流量、浓度,补充葡萄糖作为辅助碳源等措施,经56 d调试,工程二次启动成功。至今,近1 200 d的稳定运行结果显示,装置进水COD、TKN、NH3-N与TCN浓度分别为(509~2 527)、(190~516)、(118~410)与(7.43~13.37)mg/L,出水浓度分别为(201±46.8)、(20.5±5.50)、(0.19±0.02)与(0.37±0.08)mg/L,污泥对氰化物的降解速率为1.05 mg/(L·h)。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与提高系统中活性污泥对以氰化物为代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从而消除其对硝化过程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广西那坡县的自然环境及民族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对黑衣壮传统民居的结构、布局、功能等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传统民居到现代民居的演变方式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民居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物杀生剂灭杀四龄红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许多地区的二次供水水箱和管网中均发现了摇蚊幼虫,对供水水质造成了污染。采用5种以维生素K3为主要成分的新型生物杀生剂(MPB、MTB、ME、MSB、MQ)对四龄红虫进行杀灭试验,结果表明,各杀生剂灭杀红虫的(分别为24 h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6.67、1.77、200、30.59、0.77 mg/L和6.11、1.04、15、5、0.64 mg/L。从时效、经济以及操作等因素考虑,MQ最经济有效,MTB次之。  相似文献   
4.
某肉类加工厂废水采用A/O工艺处理,运行结果显示,系统进水CODCr为1 300~1 500 mg/L、TKN为120~150 mg/L,出水CODCr为20~40 mg/L,NH3-N<0.2 mg/L,TN去除率为85%~90%,且系统保持高生物量(MLSS达6~6.2 g/L)与低污泥负荷[(0.075 gCODCr/(gSS·d))].  相似文献   
5.
某味精精制废水处理工程采用缺氧好氧工艺设计,取得了良好而稳定的运行效果。对该系统为期100 d的连续监测显示:进水流量为1 270±335 m~3/d,COD_(Cr)、TKN分别为1 724±897 mg/L和93.5±41.5 mg/L;出水COD_(Cr)、TKN和TN分别为10.4±5.1 mg/L、0.6±0.4 mg/L和7.2±1.5 mg/L;COD_(Cr)、TK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9.4%、99.4%和91.7%。该工程的显著特点:一是出水COD_(Cr)与氨氮低,TN去除率高,指标远优于GB 8978—2002规定的直排值(一级A);二是过程简洁,操作简便,投资与运行费用低,非常适合小型污水处理站。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实验室内建立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装置,考察了供氧速率对SND脱氮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供氧速率由50 m L/(min·L)提高至100 m L/(min·L)时,COD与NH3-N去除效率变化不大,分别保持在96%与99%以上,而TN去除率由80%降低至70%左右。为研究造成脱氮性能差异的原因,采用批次试验测试了不同供氧速率下的脱氮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供氧速率的增加不影响反硝化速率,但会提高碳氧化速率,从而加快有机物的消耗,缩短了反硝化的时间,从而造成TN去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具有起火警示功能的供电箱。本设计的中枢控制中心为AT89C52单片机,起火预警模块由MQ-2型半导体电阻式烟雾传感器、无线传输、蜂鸣器等器械组成,自动灭火模块以电磁阀、惰性气体罐组成,多个模块共同组成具有起火警示功能供电箱。该设计具有声音报警、浓度显示以及与上位机串口通信等功能,可实时监测供电箱内部的烟雾浓度,当有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能及早发现,减少安全隐患,确保供电箱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某味精精制废水处理工程的脱氮机理。该工程采用A/O工艺设计,实验测定期间,工程进水流量、COD、总凯氏氮(TKN)分别为(1 270±335) m3/d、(1 724±897) mg/L、(93.5±41.5) mg/L,出水COD、TKN、总氮(TN)分别为(10.4±5.1)、(0.6±0.4)、(7.2±1.5) mg/L,COD、TKN、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4%、99.4%、91.7%。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高效脱氮是由于A池污泥反硝化活性高和O池前端发生了显著的同时硝化反硝化所致,分别占TN去除总量的56%和44%。  相似文献   
9.
氧化还原介体对偶氮染料厌氧脱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35℃温厌氧条件下,采用间歇批量实验法,通过测定不同体系中酸性橙Ⅱ(AO7)脱色情况,研究了氧化还原介体2-磺酸钠蒽醌(AQS)、2,6-二磺酸钠蒽醌(AQDS)、对苯醌(BQ)、核黄素(VB2)和硫堇(Thio)对厌氧脱色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QDS与AQS对染料降解的促进效果最佳,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提高了199%和760%,BQ的反应速率常数仅提高了14.1%;当氧化还原介体投加浓度为0.1 m mol.L-1时,促进作用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QDS>AQS>VB2>Thio>BQ.促进效果因介体氧化还原电位、浓度、微生物种群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