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吕宏凌  王保国  杨基础 《化工学报》2006,57(7):1513-1517
将Simha-Somcynsky状态方程和Vrentas-Duda的自由体积理论模型相结合,提出改进的高分子中溶剂扩散系数模型.改进的模型利用状态方程和WLF理论定义的自由体积分数确定扩散过程的有效自由体积,避免原模型中繁琐的黏弹性实验测定.对苯、甲苯、乙苯、氯仿在聚苯乙烯、聚异丁烯和聚醋酸乙烯酯中的扩散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取得较好一致,且自扩散系数的预测精度比原模型高.同时,改进的模型能够反映压力对扩散系数的影响.溶剂扩散系数随外界压强增加而减小,当溶剂浓度较低时,压强的影响非常显著,扩散系数可相差几个数量级.随着溶剂浓度升高,扩散系数接近常压时的扩散系数,压强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
渗透汽化膜技术替代传统精馏工艺分离环戊二烯/甲基环戊二烯碳五馏分同系物。以丙酮为非极性成膜添加剂,水为凝胶介质,采用溶胶-凝胶二步法合成BPADA-ODA非对称聚酰亚胺膜,利用FT-IR表征聚酰胺酸和非对称膜组成,SEM表征膜表面和断面结构形貌,并探讨膜厚、原料液流量等膜工艺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PADA与ODA化学亚胺化完全,膜表面无孔致密,膜断面为致密皮层和指状多孔支撑层构成,膜厚增加,膜分离因子增大而渗透通量减小,最优膜厚为110μm,原料流量为30 m L·min-1。膜分离性能长期稳定,32 h渗透通量可达236.6 mg·m-2·h-1,CPD分离因子达1.61,原料液可分离提纯96.2%(wt)的甲基环戊二烯。  相似文献   
3.
膜法汽油脱硫技术是一种新型汽油脱硫技术,具有投资和操作费用低、可进行模块化设计,易于放大扩容和建造等优点,当前倍受石油化工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膜材料的选取,组件的设计以及技术的放大应用等方面对膜法汽油脱硫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该技术在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胡月  李盼  吕宏凌  汪明旺  陈金庆 《化工新型材料》2019,47(11):167-170,174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流延包覆方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锰(MnO_2)/羧甲基纤维素(CMC)复合膜(纳米MnO_2/CMC复合膜),并对样品进行测试,复合膜催化剂呈MnO_2颗粒状自然堆积,颗粒间无团聚,表面光滑,纳米直径20nm±5nm,是高量子活性纳米MnO_2,MnO_2的含量为28.6%(wt,质量分数)。纳米MnO_2/CMC复合膜具有聚合物CMC的强溶胀吸附性和纳米MnO_2光催化活性,对催化降解罗丹明B印染废水效果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pH=4.0,罗丹明B溶液浓度为100mg/L,复合膜用量为0.75g/L条件下,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达86.6%,吸附容量为8.09mg/g,处理后废水中的罗丹明B含量低于0.1mg/L,达到染料废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5.
液膜分离技术在生化产品提取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吕宏凌  王保国 《化工进展》2004,23(7):696-700
介绍了液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分离机理。与传统的生化产品分离提纯技术相比,液膜分离技术具有简便、高效且成本低的特点。综述了液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和氨基酸提取中的应用进展,如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麦白霉素、苯丙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的提取,并指出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美国ConvertCoal Inc.(CCI)煤转化技术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和关键技术,并对该工艺的经济性和引进风险进行了分析。该技术在油品质量、产油率、工艺可操作性和投资成本等方面均有较显著的优势,可为提高我国劣质煤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将Sanchez-Lacombe状态方程与Vrentas-Duda模型相结合,提出改进的高分子-溶剂体系扩散系数模型。改进的模型利用高分子结构单元的范德华体积导出高分子自由体积分数表达式,仅利用状态方程的特征参数和高分子的玻璃化温度确定用于扩散过程的有效自由体积。与Vrentas-Duda模型相比,改进的模型避免进行高分子的粘弹性实验回归自由体积参数;与前期研究相比,计算过程避免查阅数据手册获得高分子热膨胀系数,因此模型的预测性增强。对4种溶剂在3种高分子中自扩散系数和互扩散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SiO_2/PMMA纳米复合胶体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连续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在未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230 nm亲水性SiO2微球表面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壳层,制备以SiO2粒子为核、PMMA为壳层的复合胶体微球。研究微球表面形貌、组成、粒径变化规律,探索聚合反应的成核过程和PMMA进料流量对复合微球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SiO2表面可形成稳定规整的PMMA壳层,SiO2/PMMA复合胶体微球球型度接近1.0,单分散性较好,多分散度指数(PDI)小于0.04。聚合反应受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单体含量控制,随着PMMA进料流量增加,乳胶粒子成核过程由均相成核过渡为胶束成核,复合微球粒径加速增大,多分散性增强,其粒径可通过调节PMMA进料流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分子模拟可探究微小时间尺度内体系的动态行为,是研究高分子溶液中扩散现象的有效工具。介绍了用于计算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计算软件,以及可用于高分子体系的分子力场。较为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小分子在聚硅氧烷类、聚酰亚胺类、聚烯烃类等高分子中扩散行为的进展,并指出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涂覆法制备纳米MnO2-PVA/GP多层复合电极,经FTIR、SEM、循环伏安特性曲线分别表征电极的分子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复合电极表面聚乙烯醇(PVA)涂层光滑,PVA薄层均匀内嵌γ晶型球形纳米MnO2颗粒,粒径约15~20nm,具有较高催化活性。该电极为多层复合结构,以石墨纸为基底电极,集合PVA强吸附性和纳米MnO2催化活性,应用于电催化降解石油三采过程中产生的高黏性的聚丙烯酰胺溶液。考察了电流密度、溶液pH、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复合电极电催化降黏性能的影响。该电极电催化降黏性能优于石墨纸电极和纳米MnO2催化,在pH=7、电解质Na2SO4溶液浓度为0.3mol/L、电流密度10mA/cm2、电催化2.0h后PAM溶液的黏度下降90.2%以上,达到石油三采中聚丙烯酰胺废水回用的黏度要求,同时节约了采油业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