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氏体不锈钢人孔接管与筒体的焊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公司多年的生产经验,参阅国内的相关资料,介绍奥氏体不锈钢类似人孔接管与筒体接头的焊接工艺参数和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2.
�����׹ܼ�����������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膨胀套管在我国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章用弹塑性有限元接触问题建立了可膨胀套管膨胀过程的力学模型,对N80钢级材料的Φ114.3mm套管膨胀至Φ139.7mm进行了膨胀过程详细的计算机仿真研究,给出了摩擦系数为0.0、0.05、0.1和0.15时,膨胀套管内等效应力、套管内的残余应力随活塞位置变化的定量曲线。在大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得出了膨胀套管内的残余应力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的规律,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活塞锥体部分的膨胀套管内。  相似文献   
3.
四川石油管理局川西南矿区兴隆场气田经过长期开采地层压力远远低于清水柱 ,为保护产层提高最终单井产量 ,在兴 2 4井进行了柴油机尾气钻井工艺现场实践。总结了一套柴油机尾气用于钻井所需的气量、装备、钻具结构和不压井起下钻及不压井完井工艺技术。获得了有价值的工业性气流。柴油机尾气是以CO2 为主的气体 ,与空气比较 ,它用于钻井更安全。由于气体密度低 ,井筒气柱压力与地层孔隙压力形成负压差 ,易发现油气显示。气体钻井避免了水基钻井液伤害砂体储层的致命弱点。低压产层实施气体钻井不仅能保护和发现油气 ,而且减少了井底的压持…  相似文献   
4.
在喷气织机上采用气流纱的织造准备工艺特性,与采用传统的环锭纱的工艺特性有些不同之处。首先,气流纱是以筒子纱而不是以管纱形式送往织布车间的,因此,要求采用不同的运输方法。 1.运输尽管使用了材料运输系统,但是还应该当心,不要使筒子纱相互摩擦或者与运输车的内壁发生摩擦,不要让筒子纱的表层被靠近的筒管底部割伤。在捷克特普纳公司,厂内运输筒子纱是按照筒子纱直径的大小,采用纸箱来实现的,纸箱在平板架上排列成十层,总共容纳120~150个筒子纱。在平板架上罩有密封塑  相似文献   
5.
深部岩石力学与深井钻井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深部地层防斜打直问题和深部硬地层快速钻进问题是深井、超深井钻井中两大技术难越,是制约深井、超深井钻井发展的技术关键。深部井眼岩石力学的研究,特别是深部井眼岩石可钻性和岩石各向异性的研究,是解决深井、超深井钻井关键技术的重要课题。文章充分调研了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状况,分析深井、超深井钻井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钻井岩石力学在深井、超深井中的应用状况、深井、超深井钻井的关键技术及钻井岩石力学在深抖、超深井钻井中的作用,分析了深部岩石力学在深井、超深井钻井中的井眼稳定技术、井斜控制技术、高效破岩技术和地层压力的钻前定量预测等关键技术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气体钻井快速转换为常规钻井的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体钻井与常规钻井液钻井相比具有速度快、周期短、综合成本低等优点,但气体钻井结束后井眼在由气体介质转换成液体介质过程中,由于转换的钻井液性能不适应干燥的井下条件、转换工艺技术不合理,易出现复杂情况或事故,使得转换时间长,气体钻井优势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为解决气体钻井结束后转换成钻井液钻井的井壁稳定、井眼畅通和防塌等问题,在总结多年气体钻井现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气体钻井后转换为钻井液体系和气液转换工艺及井眼清洁的工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钻井废水处理及回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油气井的钻探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特别是南方多雨地区,现场钻井废水的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保证钻井正常运行十分重要。为此,介绍了川西地区部分井钻井废水的来源,各阶段钻井废水的水质分析以及将钻井废水应用于钻井液中的回收试验,并总结出分阶段针对不同情况回收利用钻井废水的方法。经现场应用,见到了显著的效果。该方法既解决了钻井废水污染问题,又降低了钻井液成本,为绿色钻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与途径,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详细论述了热交换设备内U形管束的结构特点,以及为有效保证U形管束的制造质量,在制作、装配等重要环节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成功地在不受场地、起吊设备限制的情况下将该大型设备一次性无损地进行顺利组装。并使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水力压裂力学机理新探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引入分形理论、岩石损伤力学和岩石断裂力学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等手段,主要对油气藏水压裂缝的分形特征、水力压裂裂缝起裂延伸的损伤力学模型和裂缝几何形态模拟的损伤力学模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力图对上述水力压裂力学机理研究中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理论分析与探索,分析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并进行了探索性的算例分析,为水力压裂力学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