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燃煤砷污染和抑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对煤燃烧过程中微量砷的污染和抑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概述了煤燃烧过程中微量砷的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分析了煤中砷在燃烧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的转化形态 ,烟气中砷的主要存在形态 ,以及煤中砷在燃烧产物中的配置和主要影响因素 .给出了美国不同电站的燃煤锅炉、工业燃煤锅炉以及民用燃煤锅炉砷的排放因子 .探讨了不同吸附剂与含砷化合物的作用机理 ,以及减少燃煤过程中砷污染的可行性 .强调了加强煤燃烧过程中微量砷排放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对燃煤过程中痕量重金属的形态进行了热力学模型计算。通过对不同系统,包括多种痕量元素共存、汞/煤系统、汞/煤/氯系统、砷/煤/氯系统、硒/煤/氯系统、和汞/砷/硒//煤/氯的复杂系统的平衡计算,表明采用热力学平例分机可以为预测煤燃烧烟气中痕量重金属元素挥发或凝聚的倾向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燃煤电站锅炉痕量重金属的释放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程俊峰  曾汉才  韩军  刘迎晖 《热力发电》2002,31(2):23-30,58
分析了燃烧过程中痕量重金属的释放及控制,从谋中痕量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元素的化学亲和性、飞灰颗粒产生的机理,气溶胶动力学模型等方面讨论燃烧过程中痕量重金属元素的特性,并提出一系列控制方法,包括洗煤、燃烧调整、添加吸附剂以及改善现有的除尘设备等。最后对国内外重金属排放控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燃煤过程中易挥发有毒痕量元素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化学热平衡分析方法研究了煤中最易挥发的有毒痕量元素汞、砷和硒在煤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形态及分布,着重考虑了痕量元素和氯元素之间、多种痕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300~2000K温度范围内,考察了痕量元素在还原性气氛和氧化性气氛的烟气中的化学形态和物理相.结果发现,在燃煤过程中,汞、硒、砷三种痕量元素的挥发性大小依次为汞>硒>砷;氯元素能大大增强汞的蒸发,而对硒和砷的蒸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等效光学常数的线性混合近似,采用均匀球体模型,对多孔炭粒在动力控制(等径变密度)燃烧下的发射率的演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将其结果与扩散控制(等密度缩核)燃烧的结果作了比较。计算表明:对于10μm以上的炭粒,在燃尽过程初期,颗粒的发射率无例外的有增大,在燃尽过程后期(B>0.9),颗粒的发射率随燃尽而骤减;对于10μm以下的小颗粒,颗粒的发射率将随燃尽过程而缓降;颗粒内部有炭核时,发射率的降低将慢于均匀燃尽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煤粉燃烧过程中铁矿物质迁移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煤中含铁矿物质在煤粉燃烧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在结渣过程中作用的的研究进展,着重对硫铁矿、菱角矿在燃烧过程中迁移特性及其炉内产物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评述;阐明了燃烧过程中含铁矿物质的迁移特性与它们在煤中的存在形式与其它物质关联程度以及燃烧环境气氛密切相关,从而使灰渣呈现出不同的沉积和结渣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一维煤粉燃烧炉上,利用液体吸附剂取样方法对煤燃烧过程中汞的化学形态分布,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燃烧过程中,煤中绝大部分(85%以上)的汞挥发进入气相,残留在底灰中的汞的比例则相当小;飞灰颗粒汞浓度大超志底历汞浓度,体现出汞的飞灰富集和底灰分散特性;由于飞灰残炭的吸附作用。烟气中的汞主要以颗粒态的形式存在,而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汞较少;单质汞是气态汞的主要形式,占气态汞总量的52%-83%。  相似文献   
8.
煤燃烧过程中矿物质形态分布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热力平衡分析方法研究了在煤燃烧和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里矿物质元素的形态及分布.压力 1× 10~5Pa下.温度 1073K~2 073 K温度范围里,研究了煤种 Ⅱ中 Na.Fe和Si等矿物质在还原性气氛及氧化性气氛的烟气中的化学形态和分布.着重探讨了环境气氛和温度对矿物质元素在烟气中的形态和分布的影响.化学热力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矿物质在还原气氛下的蒸发量要大于氧化气氛下的蒸发量.尤其是 Fe元素和Si元素在还原气氛下的蒸发量要远远大于氧化气氛下的蒸发量.不同环境下.煤灰中的矿物质的化合和迁移特性也不同,导致最后的产物也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