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华  张子鹏  张澜澜  张晓飞  刘译阳 《化工进展》2020,39(12):5299-5308
研究者在苯胺模拟废水高级氧化处理方面开展了很多研究,但针对炼化企业苯胺装置废水含盐高、色度高、COD降解难等问题尚未开展工程应用。为解决苯胺生产废水的实际问题,本研究开展了TiO2/UV-H2O2氧化降解苯胺废水(1~2m3/h)的现场试验研究。考察了苯胺废水在单独TiO2/UV、单独H2O2氧化及TiO2/UV-H2O2协同作用下的处理效果,提出了苯胺废水的最佳处理工艺方案,并进行了成本核算。结果表明,单独TiO2/UV和单独H2O2氧化对苯胺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偏低,而TiO2/UV-H2O2协同作用时苯胺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可达95%以上。协同氧化体系中,H2O2的氧化降解作用显著,H2O2投加量1%~2%;酸性条件利于苯胺废水的降解,特别是pH=3.8~4.2时;TiO2/UV和H2O2协同作用一段时间后,停止UV而凭借残余H2O2可以将体系中的中间产物继续降解直至矿化成CO2。TiO2/UV- H2O2协同处理炼化企业苯胺生产废水,出水COD≤60mg/L,色度≤20倍,单位能耗约18.44kW·h/m3,明显低于文献报道值,具有显著的技术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不断进步,为目前的能源需求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解决方案。当前的研究重点是提高性能和降低整体成本的制造技术。在膜电极(MEA)组件上的催化剂沉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许多技术已被使用,主要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两大类,其中物理法由于制备流程简单,沉积分布均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该文旨在回顾许多已发表的主要技术,以展示各种各样的催化剂物理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焦伟  刘译阳 《城市勘测》2020,30(6):40-42
开展实验室模拟苯酚废水的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苯酚废水曝气量为0~3L/min的条件下,随着曝气量的增大,COD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初始浓度不变,光照时间为1h的条件下, 调节pH值在3~11,苯酚废水COD去除率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当pH值为11时, COD去除率又开始增 大,酸性条件比碱性条件下COD去除率高;随着二氧化钛投加量的增加,COD去除率增大,当二氧化钛投加量 为10g/L时,COD去除率反而降低,二氧化钛最佳投加量为3g/L;随着苯酚废水初始浓度由75mg/L增加至300mg/L,COD去除率由78.2%降低到58.1%;反应温度的改变对COD和TOC的去除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译阳  焦伟  曹强  张华 《城市勘测》2021,31(1):11-14
近几年,随着原料油的劣质化、重质化、乳化严重,造成电脱盐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乳化困难,从而导致原油电脱盐脱水合格率低。文章介绍了石油炼制企业电脱盐废水的概况和水质特点,针对原油性质恶化、 原油预沉降处理时间不够和石油炼制工艺差异三个因素,分析了其对电脱盐废水的盐含量、金属离子含量、酸 值、胶质沥青质含量、乳化程度等水质水量特征的影响。介绍了目前电脱盐废水处理技术的进展,结合几个典 型炼化企业电脱盐废水处理工艺应用现状,展望了电脱盐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几种树脂的吸附容量开展进水浓度梯度实验,考察常见干扰因子对树脂吸附的影响情况,并使用现场水样考察了实际情况下的树脂可重复利用性,筛选出适用于本实验的树脂。使用NaCl对饱和树脂进行再生,寻找浓度和用量对树脂再生效果的影响。最终,使用炼化反渗透(RO)浓水对饱和树脂进行再生,分析得出可以使用炼化RO浓水再生树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刘译阳 《清洗世界》2022,38(1):175-177
新时期,新的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开始推行,传统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为了适应当下的安全要求,化工企业在获得化工产品带来收益的同时,必须兼顾探索新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本文将就我国现阶段化工企业的安全现状分析影响化工企业安全隐患的因素并提出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TiO_2光催化水处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光催化氧化反应机理,介绍了光催化水处理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提高光催化剂活性的途径,最后简单综述了光催化耦合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甲烷排放检测与量化测定需要注意的两方面问题,指出油气行业甲烷排放量检测不准确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检测仪器的精度和采样的精度(包括时间与空间因素)。对目前油气行业甲烷排放检测设备包括成像相机和路径集成传感设备、大气甲烷采样器、遥感卫星等进行梳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检测技术和设备的原理和特点,以及部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为下一步在我国开展全面系统的甲烷排放检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页岩气钻井废水电絮凝预处理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钻井废水主要采取达标外排处理方式,电絮凝技术作为钻井废水的预处理技术,具有高效、清洁、药剂添加量少等优点,应用前景良好。为提高该技术对钻井废水处理的适应性,实验考察了电流密度、反应时间对硬度、浊度和有机物去除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电絮凝的作用机理,并与常规化学混凝及深度处理的超滤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钻井废水盐含量较高,其中成垢离子主要为Ca~(2+),电絮凝反应10 min时,Ca~(2+)浓度变化较小,随着反应时间增加,Ca~(2+)浓度显著降低;(2)电絮凝过程中,硬度离子通常伴随着悬浮物一同被去除,但其去除趋势有所不同,其中低电流密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有利于除硬,高电流密度则在反应10 min前能够快速除浊;(3)废水的p H值与Ca~(2+)浓度、铁离子呈现负相关性,总有机碳含量(TOC)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电流密度越大,TOC的降低幅度越大,而ΔTOC与ΔCl~-和Δ浊度均呈现一定的线性相关性。结论认为:与化学混凝和超滤技术相比,电絮凝技术具有显著的除硬除浊效果(电流密度为8 m A/cm~2、反应时间20 min时,其Ca~(2+)、浊度和TOC去除率分别为53.4%、98.3%和62.7%),对废水中含共轭双键的大分子物质去除效果明显,并且具有无药剂投加、无膜污染、反应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监测基准网是沉降监测的参考基准,基准点是监测的基本控制,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是重要前提。本文结合武汉地铁6号线下穿4号线隧道沉降监测工程,针对监测基准点布设困难及其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采用平均间隙法和分块间隙法相结合,通过多期水准观测数据分析,提取了稳定可靠的监测基准点,保障了施工隧道的沉降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