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艳  潘祥  刘本刚 《中国塑料》2021,35(5):97-106
综述了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土工泡沫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优势,包括保温性能优异、密度低易施工、力学性能好、稳定性优异和自立性强等;分类介绍了EPS土工泡沫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包括路基保温、桥头填筑、高填路段、道路扩宽、人造景观、挡土墙抗震、防止不均匀沉降等方面;最后简要讨论了EPS土工泡沫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EPS土工泡沫的性能优势对其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二甲醇酯(PETG)合金体系,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物理发泡剂,采用间歇法制备了PS和PS/PETG合金发泡试样。通过旋转流变仪对PS和PS/PETG合金的流变性能进行测试,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S/PETG合金微观形貌和泡孔形貌进行表征,探讨了相态结构对PS/PETG合金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S/PETG合金体系中,PETG为分散相,PS为基体相;在PS与PS/PETG合金发泡过程中,由于PS/PETG合金相界面处成核能垒低,利于泡孔成核,PS/PETG泡沫试样较PS泡沫试样泡孔密度大,泡孔尺寸小且均一。  相似文献   
3.
检测结果表明S试件加工精度合格,证明采用国产高档数控系统替代原SIEMENS-840D系统后的大型双龙门五轴联动铣床的功能和性能均已满足复杂结构件加工要求。该例数控系统国产化替代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国产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在航空复杂、精密结构件加工中的首试应用成功,实现了国产五轴联动高档数控系统在航空领域生产应用中"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将聚苯乙烯(PS)颗粒溶解到二乙烯基苯(DVB)、丙烯酸甲酯(MA)与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混合物中,通过加热引发MA聚合,获得PS/交联PMA共混物, 采用釜压法制备了PS/交联PMA共混物泡沫。采用全自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动态力学分析仪对PS/交联PMA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S/交联PMA共混物泡沫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交联PMA的引入能提高体系的成核效率,随着MA用量的增加,PS/交联PMA共混物的接触角从PS的100.5 °降至86.1 °;当MA的用量为9.6份(质量份,下同)时,PS/交联PMA共混物的泡孔尺寸主要分布在40~60 μm之间,泡孔尺寸分布明显变窄,泡孔密度达到了1.2×108 个/cm3。  相似文献   
5.
刘本刚 《混凝土》2007,(10):83-86
临沂经济开发区投资创业服务中心投资创业服务中心综合楼工程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地下室底板厚度为1.700 m,混凝土用量近1.6万m3,施工中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运输、施工部署、施工工艺、养护测温等方面采取了综合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大体积混凝土产生危害裂纹.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氧化碳(CO2)与乙醇(EtOH)组合物理发泡剂对聚苯乙烯(PS)进行连续挤出发泡,并探讨了2种发 泡剂组成比率对PS挤出发泡板材发泡倍率及泡孔形貌的影响。通过真密度测定仪和扫描电镜对发泡样品的密度、 发泡倍率和泡孔形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组合发泡剂连续挤出PS发泡过程中,提高CO2的用量更有利于增加泡 孔成核数量和减小泡孔尺寸,而提高EtOH用量可以增大泡孔尺寸,提高发泡剂总量,有利于降低泡沫密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高相对分子质量成核剂(PNA)改性聚丙烯( PP)在不同的降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并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了PP和PNA改性PP的力学系能。用修正Avrami 方程的Jeziorny 法来处理PNA改性PP 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各个降温速率下,PNA的加入都能够明显降低PP相对结晶度达到50%的时间(t1/2),加入0.3份PNA的PP与纯PP相比,其t1/2仅为纯PP的64.9 %,加入PNA后,结晶动力学常数( Zc ) 增加,结晶速率增加; PP的n值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加入PNA后,n值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而升高,加入PNA后,PP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能够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高相对分子质量成核剂(PNA)改性聚丙烯(PP)的结晶行为和结晶形态。结果表明,添加PNA后,PP的起始结晶温度(Tc)和结晶峰温(Tp)明显升高,降温速率为5 ℃/min,加入0.7份PNA时,Tc和Tp分别提高到131.90 ℃和128.32 ℃,结晶度由未添加PNA时的56.32 %提高到61.63 %;加入PNA后,球晶数量明显增多球晶尺寸更加细小且均匀,促进了PP的结晶,提高了PP制品的定型温度,能够缩短制品的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9.
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进行微交联改性,采用熔体强度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DCP微交联后PE-HD的熔体强度和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少量DCP时,熔体强度不仅不能提高,反而下降,但是提高了PE-HD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DCP添加量为0.5份时,体系的熔体强度最大,达0.127N,结晶度最低;用CO2的超临界流体作发泡剂对不同含量DCP微交联的PE-HD体系进行挤出发泡,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真密度计对其挤出发泡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DCP添加量为0.5份时发泡效果最好,此时的泡孔较小,泡沫材料的密度可达0.5853g/cm3。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聚乳酸/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阐述了其制备方法如原位聚合插层法、溶液插层法、熔融插层法等,详述了聚乳酸添加纳米层状硅酸盐后结构与性能的变化,包括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晶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加工性能、阻隔性能、阻燃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如原位聚合插层法、溶液插层法、熔融插层法等能制得插层型、剥离型以及插层与剥离混合型聚乳酸/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添加纳米层状硅酸盐后,得到的聚乳酸/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结晶速率提高,结晶度增加,说明层状硅酸盐起到了成核剂的作用;热稳定性、拉伸模量和冲击强度、阻透性能和阻燃性能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流变性能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