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电力系统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电源结构、电网形态等将发生重大变化,系统成本也将随之改变。在综合考虑电源结构、发电造价、燃料成本、电网投资等因素变化基础上,采用经营期法和“成本+收益”方法,开展中远期电力系统成本及价格水平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未来电力系统各环节成本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电源侧成本在2040年前快速增长、之后相对稳定,而电网侧成本保持小幅上涨趋势。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完善电价机制和市场化制度、加强电力系统成本疏导和公平分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于大跨隧道具有结构扁平、拱顶不稳定及易出现偏载现象等特点,大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不良地质带如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地带等的超前预报是十分重要的。准确地对隧道前方不良地质构造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可以及时地做出预警,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文中简要介绍地质雷达的探测原理,并以威海S201威东线田和至温泉段陶家夼隧道为例,分析了该工程中地质雷达不同类型图谱所对应的不同围岩级别下破碎带及节理裂隙的发育特征,对地质雷达在大跨隧道施工中的运用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一直启发着人类在工业上的成就,仿生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流体驱动技术。对拥有流体驱动系统的生物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利用流体实现优美敏捷动作的机理。总结得出生物流体驱动系统的存在需要3个特征:动力源、腔体和工作介质。其中动力源类似于液压泵,腔体类似于液压缸,工作介质类似于液压油。对生物流体驱动系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为解决流体驱动系统使用面临的挑战提供参考;并探讨了流体驱动系统仿生应用与未来发展的新思路,促进使用生物启发的方法,改善工程流体驱动系统。  相似文献   
4.
千米埋深特厚煤层井筒揭煤综合防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千米埋深特厚煤层立井揭煤防突和穿煤施工安全,通过建立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深孔预裂控制爆破增透抽放、效果检验和验证、中空锚杆金属骨架、远距离放炮揭煤、突出危险性预警和壁后预留排放等组成的七步法综合防突技术,从技术、施工组织、工程质量和安全防护4个环节保障施工安全。结果表明:采用深孔预裂控制爆破强化措施,抽放41 d达到区域防突要求;采用2圈中空锚杆注浆加固和壁后预留1圈排放孔等新工艺,揭煤和穿煤期间瓦斯浓度非常稳定,实现了零超限揭穿千米埋深9.8 m厚突出煤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地分析、吸取事故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引用了3D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详细介绍该技术在煤矿安全事故场景再现中的应用,模拟出现事故时安全隐患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探讨了3D虚拟仿真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3D虚拟仿真技术大大提高了安全培训的效果,为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从保证电力系统发电容量充裕度的必要性出发,研究国外电力市场中保障电力系统可靠发电容量的体制机制,提出适应中国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容量市场机制设计方式,有助于建设与现行机制耦合的容量市场机制,保障系统发电容量充裕及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8.
按照ZnS/CuS/SnS/CuS的顺序分层溅射硫化锌、硫化铜和硫化亚锡三个二元硫化物靶,制备铜锌锡硫(CZTS)的预制层。在预制层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按照上述顺序将预制层分多个周期溅射,然后在360℃对含硫预制层进行低温退火,再在硫气氛中进行高温(600℃)硫化处理,制备出CZTS薄膜。周期数为3的CZTS薄膜表面平整致密、晶粒大小均匀,禁带宽度为1.50eV。用这种薄膜制备的CZTS薄膜太阳电池性能最好,其开路电压(Voc)为623mV,短路电流密度(Jsc)为11.79mA/cm^2,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93%。  相似文献   
9.
10.
黄河流域水资源匮乏,但肩负国家能源和粮食生产的重任。在资源有限、需求不断扩张的背景下,探究水-能源-粮食资源的空间错配给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可为流域高质量发展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基于中观尺度,构建黄河流域地级市水-能源-粮食系统综合评价框架,分析了流域内各地级市的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流域内各地级市的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由初级协调阶段过度到中级协调阶段,但协调发展稳定性不足,至2018年,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下降态势;多数年份系统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特征。从地级市视角出发对水-能源-粮食系统进行研究更具地区针对性,更易凸显中观尺度下系统发展的个性特征。应进一步探究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空间关联影响机制,并解构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