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刘延来  徐常滨 《大氮肥》1994,17(4):292-294
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硫化与水解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研究人员对硫化水解做了大量的报道,但都以热力学平衡为基础,计算出的结果存在理论和实际相背离。因此,作者想从化学平衡和动力学双重角度对硫化与水解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麦秆为原料,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在温度700-1000℃条件下,进行空气、蒸汽的气化实验,探讨不同温度、不同空气及蒸汽流量条件下麦秆气化转化为合成氨原料气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操作温度下,气经气中氢含量在40%-50%,产气量为每克麦秆150-960mL。  相似文献   
3.
采用OPLS刚性联合原子模型,以异丙醇分子的作用位点为统计对象,对异丙醇的汽液界面特性进行了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液相主体密度减小,汽相主体密度增大,汽液界面厚度增大;截断半径和薄片数对汽相主体密度体、液相主体密度及汽液界面厚度的影响不大;随着模拟分子数的增大,汽液界面厚度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4.
以六水氯化镁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出长约为80μm,直径为5~10μm的棒状三水碳酸镁;通过不同热空气温度及不同湿物料层厚度下的干燥动力学实验,获得棒状三水碳酸镁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采用相变动力学理论,对干燥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棒状三水碳酸镁的干燥方程、干燥速率方程及干燥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5.
聚四氟乙烯薄膜表面滴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实现滴状冷凝传热的新表面涂层 ,采用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技术制备了紫铜基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 ,显著地提高了水蒸气冷凝传热性能。实验表明 ,该表面涂层能够实现常压水蒸气稳定的滴状冷凝形态 ,在表面过冷度 9.8— 1 4 .2K范围内 ,滴状冷凝传热通量和传热系数比膜状冷凝结果提高 30—47倍。同时发现 ,在大气压附近 ,热通量和冷凝传热系数都随着水蒸气蒸汽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表面过冷度随蒸气温度增加呈弱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介绍了一种电化学测量和传热直接测定同时进行的实验方法,该实验方法可用于自然对流情况下传热和传质系数的测定,并可验证Colbum类比原理的可靠性。将该实验方法用于化学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浅谈了该实验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PAC与Al2(SO4)3·18H2O在含油污水絮凝过程中的协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PAC和Al2 (SO4 ) 2 ·18H2 O及其复配后的除油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发现 ,PAC和Al2 (SO4 ) 2 ·18H2 O具有一定的协同效果 ,对一定的污水体系存在着一个最优的复配比值。同时还考察了pH值、混凝剂的投加浓度、絮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麦杆为原料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麦杆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内温度为700 ̄1000℃条件下,进行空气、水蒸气的气化实验,探讨不同温度、不同空气及水蒸气流量上麦杆气化转化合成氨合成氨原料气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操作温度下,气化气中氢含量在40-50%,产气量为每克麦杆150ml-960ml。  相似文献   
9.
10.
微量醇及电解质强化气液传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考察了微量醇类物质(乙醇、叔丁醇、季戊四醇)及电解质(CaCl2)对氧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和气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向空气-水体系中添加微量醇类物质可以明显改善气液传质性能,同时醇类物质强化气-液传质存在一极限浓度,超过此浓度后,氧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略有降低;当表观气速增加时,去离子水体系和含醇体系的气含率都增加,但醇体系的气含率明显高于去离子水体系。此外,添加电解质CaCl2也会使氧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有所提高,并从离子强度的角度对其抑制气泡聚并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